第十节 哲学背后的教育
1·善行者无辙迹
善行者,就是善于走路的人。我们就是走路的人,我们自己把路走清楚,给孩子引路。善行者无辙迹,教育无痕,管孩子的时候也不要用行为、用语言去管,我说你们放不是不管,而是用一种无声、无痕的东西去管。我身边的学生知道我惩罚他们,他们有一种感觉叫生不如死,我不打,也不骂,见着他老是乐呵呵地笑,连笑不了三天,他就难受死了。别人到我那儿学教育,你们绝对看不出来。他怎么把学生给收拾住了,就是冲他笑,当然笑是有前提的 。
2· 善言者无瑕谪
善言者无瑕谪,就是指会表达的人说话滴水不漏,无懈可击,挑不出毛病来。我们家长在和孩子交流沟通的时候,听说的话,所表达的内容,要能让孩子动心,最基本的毛病和问题要避免。如果我们说的话连孩子都觉得漏洞百出,用这样的话批评孩子,孩子听后不仅没感觉,反而会激起他的逆反情绪。所以我们要选择一种情感上让孩子觉得温暖,内容上让孩子觉得无可挑剔的表达方式,与孩子沟通交流 。
3·善数不用筹策
善于计算的人是不用打算盘的。不用算数,把大帐算好,其实就是要我们把大帐算好,别算小账 。
很多人对小账算到了极致,小账算到极致的人容易失去大账。用数字去算账的人,往往可能失去更大的东西,而得到的东西永远是有限的,所以我做教育的时候无求、无争,无欲。
无求,所有的东西可能都会来,都会汇集到你这儿,如果求的东西有限,那可能讲出来的东西,包括释放出来的东西,我个人感悟和思考的东西,也可能远远在这个局限之下 。
无争,你在留给别人空间的时候,也给自己留出了一个更大的空间,一条更开阔的路。父母给孩子空间,就是给整个家庭更大更温馨的空间 。
无欲,就是不执着,教育就不会被功利裹挟,孩子就不会被父母世俗的欲望干扰。留给家庭和孩子的都是宁静的空间 。
4·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楗是指门闩,善于关闭不用闩、锁,别人也无法打开。这里的善闭我们可以理解为善于拒绝、善于否定、善于放弃 。
教育是一件大善之事,大善之事,必须有大恶之人才能把它做好,才能做到极致,大恶之人是什么样的人呢?就是有很强的拒绝和排斥能力的人。就是要对所有的不良、不好的东西和破坏我们情绪的东西进行干预。光靠单纯的善良是做不好教育的,这并不是说我多恶毒。恶,要有恶人的心态,要能够认识到社会的另一面 。
恶的目的是什么?守善。对大恶的事情没有能力处理,拒绝的人很难守住善。我相信所有的母亲内心对孩子都有一种极致的善良,但是有的母亲守不住,因为受到别人伤害的时候,她无力反抗,无法避开这些不良的社会干预 。
把善守得越清晰,越稳固,恶的东西对你就越恐惧。原来我接触过一些比较麻烦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比孩子还麻烦,但是面对我的时候,都能够说好话,讲善事,就是这样自觉的就把他不好的一面给避开了 。
有的孩子,在别人看起来杀气腾腾的,但面对我时他就好了。其实我并没有依赖任何东西,就是因为我这种对善的坚守,并做得彻底。我可以拿命给她,他还能伤害我吗?所以他不好的一面就自然给脱落了 。
5 .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善结,这个结我觉得应该在教育上理解为心灵的契约,内心的相互坚守。如果孩子和我们家长的内心有共同的这点,结为一体的话,就不需要外在的约束。我们做生意的时候,两个人信任到一定程度,可以不需要签合同,就是这句话。无绳约而不可解,没有什么合同这两人也一辈子不分开,就是内心这样一种共同坚守的东西比较厚重 。
我们要让孩子学会对不良东西时行辨别、拒绝和放弃。通过他来理解善、理解好,通过认知不好来理解好。理解好的目的是守住好,同时有能力去处理不好的东西对孩子的破坏和影响。我们可以想象,现在这个社会对孩子的不良干预太多了,如果我们只从积极的一面去教育孩子,忽视了那些消极东西的存在,也是很可怕的 。
另外,教育孩子好的、不好的要用同样的分量,都要给孩子讲,但是看年龄而言。不同的年龄段,在六岁之前,我们尽可能不要给孩子讲恶的东西。六岁之后就可以让他看到一些不好的东西,通过不好的东西来认知好的东西的价值,认知好的东西的美,尤其是女孩子 。
6 . 不弃不拒,无惧
教育过程中,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都不要害怕,也不要放弃他,这背后都有值得我们去认真对待、都有可以为我们发挥作用的内容。我希望我们现在经历痛苦的家长,或者在享受教育的快乐的家长,都应该从快乐的过程中看到另外一面,从痛苦的坚持过程中意识到在为孩子的未来积蓄能量。无论是孩子考好还是考不好,遇到好事还是坏事,都要做到不弃不拒,不要害怕 。
内容选自皇甫军伟——《家庭教育的捷径以心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