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公众号里转载过一个文章,叫《为什么越是有能力悠闲生活的人,越是选择忙》,文章中有一个小知识——“如果你想找人帮你办事,一定要找那些本来就很忙碌的人,而不是那些看起来很闲有很多时间的。那些原本就很忙的人才能帮你完成任务。”原理在于,越是忙的人,发生拖延的几率越小,越是闲的人,越容易拖延。
这让我感触很深。
学生时代最大的幸福感来源于每年两次的长假,许多学生总是在忙碌的学期中留下了一些不用急着解决的问题,比如写了一半的小说,比如读了一半的名著,比如刚刚起步的吉他课。于是在学期末,往往对充实的假期生活充满了向往。
事实却是,悠闲的假期一如既往的悠闲,明明有时间做的事,一件也没有做好。遇到如我一般的懒癌究极体,下楼吃饭就成了每天最耗体力的劳动,实现目标?简直做梦。
为什么忙的人更忙,闲的人更闲?
1、忙的人,更积极
忙碌的人,生活更充实,在同样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价值,对自我评价更高。如果一个人有较高的自我评价,他会尝试更多更有趣的事情,从中获得更多的愉悦感。当愉悦感充斥在生活当中时,许多别人看起来就望而生畏的工作,反而变成了娱乐和挑战,这样的人更积极。
相反,懒散悠闲的人本身就不善于把注意力放在有难度的事情上,因此获得较低的成就感,对自我的评价较低。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有困难的时候,他更倾向于逃避,从而产生挫败感。一旦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消极的气息就会笼罩着他的大脑,使其效率更低。
2、忙的人,更惜时。
按照生产率来说,一个本身就忙碌的人,其单位时间所产出的价值更大,所以时间对于他来说便更加珍贵。于是,当他完成了既有任务的时候,会在自己虚度一段时间之后产生一些焦虑,促使其开始下一个有意义的事情,很难真正意义上“闲”下来。
而那些本就闲的人,对于时间的概念并不清晰。当我放假闲下来时,有时会在接近中午的时候醒来,继续看前一天晚上没看完的电视剧,偶然爬起床来发现,已经到了晚饭的时候。也就是很多空虚的人口中所说的,“根本没做什么一天就过去了。”越是生产率低下的人,就越难发现时间的珍贵,于是就理所应当地闲下去了。
3、忙的人,更有力量。
两个最多能跑5000米的人,A每天坚持跑5000米,B偶尔跑500米,非必要的时候还会偷懒。一年之后谁能跑得更远?
忙于工作的人,由于每日完成的任务量大,整体处理事务的能力日益见长,业务水平会越来越高。忙于社交的人,会在社交中积累一定的经验,从而更善于与人交往,或者通过很多的朋友,认识更多的人。在日渐积累中,忙碌的人无论是能力还是影响力都会有质的跨越,从而更有力量。
闲的人只专注于自己那一小部分内容,甚至连这部分都要敷衍,自然谈不上大的进步。而已有的朋友也不联系,渐渐失去了与人交往的机会,更容易成为孤家寡人。这个时候,人的精神力量非常薄弱,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在懒散久了之后会产生抑郁心理的原因。
之所以在“忙与闲”的问题上想这么多,源于我的朋友M。她对我说,别让自己闲下来,闲的人只会更闲,忙起来才能做越来越多的事情。M讲述自己刚刚毕业那两年,靠着父母给的零花钱闲散度日,“觉得什么工作都不好,什么事都不愿意干。”后来她因为实在缺钱应聘销售,如今干了一年多,好像整个人都闲不下来了。“如果现在停止工作,我就得慌。”
人停留在一个状态时会有惯性,忙起来有惯性,闲下来也有惯性。好好利用忙碌的惯性,让自己成为一个高产出的人,过上充实有趣的生活,我想,这才是忙碌的意义。
有人说,忙忙碌碌之中哪里有时间品味生活?我得说,一直闲着的人,才没那个心思。只有忙里偷闲的人,才更懂得短暂闲暇时的悠然和自在,在忙与闲交错对比下更加明白生活的真味。就像没经历过苟且的人,根本不明白什么才是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