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一个微博名为@弯弯_2016的账号发出了一条视频,标题是北京望京798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从4月5号到4月7号,事件持续发酵,各大媒体纷纷进行转载报道,不管是从质疑酒店安全性还是女生如何进行自我防卫角度,一时间激起千层浪。
从事发时间到今天已过了两周,我只想从新的角度梳理一下自己的观点。
“人为什么会去犯罪”
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分别对应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
本我是指与生俱来的原始冲动,其中蕴含着人性中最接近兽性的一些本能性的冲动。奉行快乐原则行事。自我是指按照现实原则行事。超我是人格中的最道德的部分,它以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要求自己按照至善原则行事。
按照这种说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是由于人格中自我对超我的依从力减弱,而趋向于本我,现实行为不再受道德力约束更受原始冲动影响的结果。可参照《ZOOTOPIA》里被“午夜嚎叫”花炼制毒药弹袭击而变得野蛮化的食肉动物。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同样适用于犯罪心理学,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属于较低层次需求,爱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属于较高层次需求。当欲望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转化为深刻的内在矛盾,当内心深处关于正义和邪恶的天秤倾斜,就会采用犯罪的方式来求得代偿性的补足。
在和颐酒店发生的这起犯罪事件只是成千上万中的一例普通案件。除了很少的人直接犯罪外,更多的人是间接犯罪是助纣为虐的帮凶。
“直男癌vs键盘侠”
弯弯出事之后群情激奋,很多人给她留言,支持维权者居多,但也不乏冷言冷语。最常见的就是直男癌的典型言论,无非是说女孩子那么晚回来肯定不是良家女子等等,我不同意他们口中的弯弯不是“良家女子”,但我同意女孩子不该孤身一人还那么晚回来。
犯罪实施对象一般都是看起来单纯无害,反抗能力较弱的人。犯罪时间一般选择在晚上,因为黑夜既能放松你的神经,也能麻痹和降低你的警惕性。犯罪地点一般为僻静的街道或废弃的厂房等相对封闭隐私的地点。犯罪手段与方式又与犯罪嫌疑人的智力水平息息相关。犯罪嫌疑人通常有着扭曲的人生观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陷。
还有的键盘侠声讨路人见死不救,指责他们冷血甚至哀叹国将不国。那我想请这些键盘侠情景置换一下,扪心自问如果是你在这种情况下就真的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吗?
《奇葩说》有一期节目是“核电站泄漏,需要牺牲一人去抢险是该选有后的东博士还是无后的米博士”。蔡康永是这么说的:“就是我们面对巨大灾难的时候,我们常常承担不了那个自责的感觉,只好把脸转开。这是很残酷的事情,我们是选择健忘,我们吃不消有人为我们牺牲了他的人生,结果我们还在这边过着我们小确幸的人生。”
蔡康永的话虽然是在陈述人在灾难中的下意识的反应,却也反映了人遇到潜在危险时的心理过程。
看着新闻,在危险之外你可以对此事高谈论阔,发表你的英雄主义观点以及鄙夷那些路人。但是身处危险时不想惹事、先求自保绝对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我相信网上这些气愤填膺的键盘侠遇到这种情况跟路人做法没什么两样。
那些路人不是一小部分,而是大多数人的缩影,是他是你也是我。
平心而论如果我孤身一人遇到这种事情也会选择不去上前。如果这是利用你的同情和善良引诱鱼饵上钩的骗局那就得不偿失。这类事件往往是团队作案,贸然帮助同时会让自己身陷险境。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没有十足把握当英雄就逞威风往往下场很惨。我能做的只有帮她报警。
“不要心存侥幸”
我的朋友S经常晚上加班,通常整栋办公楼只剩她的办公室还亮着灯;N是我认识的一个女孩,她很喜欢去酒吧,常玩到大半夜尽兴后回家;R因为职业的关系不得不半夜下班,有的时候我这只夜猫子都准备睡觉了,R还在回家的路上。
她们全是风华正茂的女生。我问过她们相同的问题,太晚回去会不会不安全。S回答:“我经常一个人加班都习惯了!”N回答:“晚上很多人,很安全。”R回答:“没事这条路我经常走。”
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与其说胆子大,不如说对周围环境警惕性的降低,有的时候公共场合和熟悉的环境更容易发生意外。不要心存侥幸,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哪一个最先来到。
每次有新闻报道有人发生意外事故致死,大家习惯了点蜡烛,习惯了质疑政府工作能力,习惯了各种防身术,但是又有多少人反思自己,提高面对潜在危险的警觉性呢?往往是很多人降低了应有的警觉性才让别人钻了空子。
“生活的诗和远方太少,更多的是眼前和看不见的苟且”
可能会有人说我小题大做,那是你并不了解这个世界的疯狂可怕。
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曾有一档名为《天网》的纪录片栏目,以记录历史名案大案为主要内容。其中有一期节目内容是《消失的夫妻》,惨案发生在2013年,嫌疑犯为四个游手好闲的年青人,他们终日在社会游荡无所事事。因为喜欢不劳而获的生活,但是又没有多少文化,他们拉帮结伙走上了抢劫的路子。
5月14日晚上到5月15日凌晨,他们来到了一家早已踩好点的房子,房子主人是一对刚结婚半年的小夫妻。趁着屋主人不在,他们决定翻墙入户实施盗窃,不过当他们进入卧室后,原本只想偷盗的念头被扭曲恶化,因为他们看到墙上悬挂着的婚纱照。身材高挑、面容较好的新娘子照片刺激了他们内心的邪恶,四个人一拍即合决定等这对夫妻回来后将漂亮的新娘子强奸。
随后四个人制住了这对刚回家没有任何防备的小夫妻,他们强迫这对夫妻给了银行卡密码,然后年纪最小的男子去银行取钱,取出一万多元后,四个人居然在屋里做了几个热菜喝酒庆祝。
在酒精的刺激下,四个人兽性大发,当着男主人的面将新娘子轮奸折磨八小时之久,最后将奄奄一息的女主人和男主人残忍杀害。尸检结果令所有人难以接受,就连多年办案面不改色的刑警也痛斥嫌疑犯手段惨绝人寰。
然而社会的残酷不仅来源于陌生人,更大的悲剧是面对熟悉之人的伤害。
校园强奸和猥亵儿童案屡见不鲜,作为父母让孩子生活在单纯的环境很重要,但让孩子了解这个社会的不堪也很必要。
“我爱海,但不会跳海”
大一的时候,几个班一起上思修课。在讲大学生的人生价值那堂课前,老师提前布置了任务让我们畅想一下自己的人生目标。
第二次上课时每个人站到讲台上依次汇报,隔壁宿舍的女孩子们目标是创办一个婚纱摄影楼,她们不仅做了精美的ppt,还表演了一个小节目,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片掌声。
轮到我站在讲台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稿子就开始念第一句话:“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等我念完之后,教室里哄堂大笑,我以为是嘲笑我发音不标准,鼓足勇气接着念:“每个人都会遇到彷徨、痛苦的时刻,这让我们对这个世界失去了信心,认为生存在这个世界没有意义......但是不管我们内心如何猜忌、犹豫,我们仍需要朝更美好的方向看齐,这才无愧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我的人生目标就是做一个好人,让自己值得爱我的人的付出。”
本以为慷概激昂的表述会让所有人鼓掌,没想到等来的又是全班的哄堂大笑。老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她认为觉得我对自己的要求太简单,这是不思进取的表现。
下课之后同学围过来说我太厉害了,居然上课敢那么一本正经地敷衍老师。
现在想想当时说的话的确有点“惊世骇俗”。不过我并没有把这个问题当作玩笑,我在很认真的回答这个问题,告诉大家我的答案,积极认真地活着,直白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