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要我指出一本小说,可以给它贴上“古今最伟大的著作”这样标签的话,那我首先要推《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在这部作品里巧妙地应付两大题材,仿佛一个极其高超的马戏团骑手竟能同时骑两匹马一样. 俄国作家巴别尔曾经说过:“人的一生其实不用读太多的书,有个七八本使足矣;但是,为了找到这七八本书,则必须先读完两三千本、”在浩瀚的书海之中,《战争与和平》这部伟大作家的伟大作品,无疑就是我们最应该读的那几本书中的一本. 列夫·托尔斯泰一位“用笔耕耘”的思想家.他对整个俄国,欧洲乃至世界的影响,不可不谓举足轻重。我和列夫的缘分来自另一伟大作家罗曼·罗兰、我本只将一缕目光洒过像对于其它作品那样洒过.我只将他作为一名人类伟大作家来看待.但罗曼·罗兰的伟大之处便在于,每个人都能从其笔下人物身上找到共同点。无论是贝多芬的痛苦,还是米开朗琪罗的孤独与压抑或列夫·托尔斯泰的堕落与觉醒,都令我感同深爱.而其中最令我振奋的无疑是那位界文坛无法撼动的伟大作家.事实上,在列夫之前我已接触过诸多俄国文学.无论是高尔基的三部曲.还是令我无比喜爱的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他们的作品都有一个特点,无比令人感同深爱,用词朴素却新意.他们对于环境的高超描写,实而细腻,虚而深刻.宛如是躺在被北极夜空笼罩下的西伯利亚草场上,在经过一天辛勤后,舒坦地靠着草垛、于是,这一伟大,永不惧任何困难,于冰雪中煅烧出来的民族,开始了思考.如一阵穿过西西伯利亚的风,干冽而清新,令人浑身一颤,头脑清晰。托尔斯泰被喻为“最清醒的现实主义.”他文字里充斥着他最喜欢的乡土地味道.那也是他最喜欢的描写对象.作品深刻而又扣住人的心弦.因为,他自己就是他笔下的人物.
“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在写作时,作家笔下的人物总是带有身边人的结点.、像本书中的安德烈和皮埃尔、托尔斯泰将自己的思想加入两位英雄身皮埃尔的脆弱绵软的性格和安德烈的炽热而暴烈的性格.无疑,这一作品投入了作者太多的情感,它诞生于列夫成熟时期的顶峰、这时作者新婚燕尔.在与妻子举案齐眉的生活里,他洋溢着幸福.他对于爱情仍是无比兴动的.所以,他用自己的幻想塑造一位位鲜活的女性最恬静秀美的是那塔莎一位可爱的姑娘,她身上洋溢着一切属于青春的特点,她全同样处于青春期的我辛动,但却是怀着对于像一位完美的心爱的女孩的情感,爱幻想,爱笑充满爱心,我们看着她长大,是对于自己妹妹的纯洁.无比美好.春天那样美好的夜晚,倚在窗前、临着月光,幻想与呓语,月光下,安德烈亲王倾听着·第一次舞会,冷清森林中的雪橇,心的悸动、舞会上充斥的欲望,狂乱的心,因爱情而慵倦的躯体的疯狂,洗涤灵魂的痛苦,心爱人床前的神圣的悯怜.我们看着她,像一位初恋的女友,那般美好与萌动、——面丑心善的玛丽娅公主是一幅无比恬静的画:看到胆怯地小心被人看到的一颗心的所有秘密、被暴露出来时,这个笨拙,而腼腆的姑娘脸蛋红了,如同那些年龄相仿的女子遇此情况也会羞涩难当一样。托尔斯泰善于描写那些看似并不值一提的女性与人物,《复活》中:作为妓女的喀秋莎的堕落与救赎以及玛丽雅的善良.作者似乎正是想用她们低贱的身份,丑陋的面貌来描写他心中美好女性人格.
安德烈·保尔康斯基与皮埃尔·别祖霍夫作为故事中象征着英雄的俄罗斯人.他们思考,稳系生命.皮埃尔在阴谋下的不幸婚姻.他逃离出家庭意识到只有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他展开了农场的改革,修建学校,医院为农夫提供八小时的工作制.这同样是作者自身的经历,作者一样曾醉心于场的改革与人民的解放.而别祖霍夫也在改革、感到了人性的美,他身上有了一种托尔斯素式的圣的爱,尽管只是一瞬 他迎回了妻子.而安德烈却在经过一次爱伤与妻子难产后逐渐迷茫.但在拿破仑大军下,二人均来到战场上,战场无情与冷峻下.皮埃尔被俘后,感受了死亡后.他彻底觉醒了,他身上沐浴着神的光辉与人格.那是来自托尔斯泰信仰的上帝。安德烈石战场负伤后,再次与背叛的爱人重逢、而此时的安德烈,娜塔莎与玛丽雅三人,均是一种无比高尚的情感,无论是娜塔莎的包容与理解,娜塔莎的救赎,还是安德烈的平淡、他被神性所取代、静等着天国的到来、正如书中所说,“他的精神已去;我们只是在照顾他的身体.”而和平之后,皮埃尔与娜塔莎 再次相遇,二人都同时燃起了他们早已压抑但依然强烈的情感。
《战争与和平》用了一种美好的结局.它无愧于明显之称.一部伟大的作品与史诗,它能与荷马的《伊利亚特》相映.书中的人性,上流社全的丑恶与享乐,战争,社会、他俨然成了措写一个时代代的史诗.
伟大的心灵俨如高高山峰、风吹袭它,云遮住它.但你不那儿比不别处呼吸更畅更爽、那里空气清新,深尽心灵的污秽;而当云开雾散时,你俯瞰着人类. 这就是座高殿下的山峦,它矗立在伟大俄罗斯的上方,远远望去,可见其巍峨的身影消失在天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