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有很多的优良传统,例如勤俭。我们从小也被教育,学习要勤奋,"书山有路勤为径"就被很多人奉为座右铭。
读书的时候,只要学生一直在书桌前看书学习,花费很长的时间,老师、家长就会感到欣慰,觉得这个孩子爱学习,肯花时间。而学生本人也会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没有浪费时间,做着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工作了,有些员工下班了还没有走,自觉加班到很晚,有时正好被老板看到了,会认为此员工肯刻苦勤奋的工作,有奉献精神。就算这个员工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出来,也会认为他态度不错,属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但是,如果没有深度思考,所有勤奋都是扯淡,只是自己感动自己,让别人觉得态度好而已。如果单纯为了勤奋而勤奋,就是做做样子,因为任何事情都强调结果和目的的,勤奋只是一种过程和手段。
1.在没有想清方向之前,勤奋可能只会南辕北辙
有句话说得好: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战略错误了,战术被执行得越好,损失就越多。就像成语"南辕北辙"故事中的那样,要去楚国却往北方走,马越好、路费越多、车夫技术越好,就离楚国越远。行动和目的背道而驰,只能是白费力气了。
很多同学在大三的时候,看到很多别的同学要考研,自己也开始准备考研了。其实我当年也是参加考研的一份子。
从大三寒假开始,留在图书馆自习室学习,从早上七点都晚上十点,过年也没有回家,打算用一年的时间去考一个好学校。
结果是,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起早贪黑去复习准备,最后也没有考上研,真是只能一声叹息了。
这里我就没有进行深度思考,为什么要考研就没有想清楚,只是看到有一部分勤奋好学的同学参加了考研,我也去考。另外就是本科的大学是间普通的学校,希望考研考到名校,学历上更好看。
考研除非自己对学术有追求,能够静下心来去做学术研究,掺杂着其他目的的,就没有必要去考了。很多人考研是为了逃避就业,也觉得学历越高,工作就越好找。谁知读完研以后,找工作的压力并没有减少,而工资也没有三年前的好。
如果在大学的时候,能够清楚自己的职业方向,把准备考研的那种勤奋用在培养工作能力上,这样的结果就不一样了。
2.不要让勤奋流于形式,长时间的重复
勤奋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把事情、把工作做得更好,做出一番成绩。
很多人的勤奋就流于形式了,长时间的用同一种方法低效的学习和工作,这样花费时间更多,忽略了生活的其他方面。这样对工作本身没有益处,越勤奋,越让人觉得自我感觉良好。
《管道的故事》说了两个意大利的年轻人柏波罗和布鲁诺得到了村里把河水运到村广场的蓄水池的工作。
布鲁诺觉得这个工作不错,但他只是知道勤奋的拿桶去河里提水,天天如此。开始他的收入比柏波罗要多。
柏波罗却觉得这样用桶提水太辛苦了。于是他就用半天提水,用半天时间去修建管道。这样刚开始时,他的收入比布鲁诺要少。可是他仍然坚持要辛苦修管道。
两年过去了,随着工作量的增加,布鲁诺越来越辛苦了,他需要比以前更勤奋才能获得以前的收入,他的时间也更少了,而且繁重的工作也压垮了身体。
柏波罗的管道修好了,他不用去河里提桶也有收入,就算休息也有源源不断的收入。
所以,要把勤奋用在改进方法上面,更高效的处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