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和月亮还在聊天儿呢,我们就出发了,希望天亮之前正式进入藏区。
陪同我们启程的,除了师傅不绝于耳的诵经声,还有金沙江。夜色不明,我们怎么伸脖,怎么瞪眼,江面仍然一片漆黑。只能凭着”金沙水拍云崖暖“来干想它的模样了。
眼皮实在不听话,怎么撑都往下趴。为了提神,大家有一搭没一搭地找话题。
“哎呀,我看到了,金沙江真漂亮呀。”
——”怎么漂亮呀?“
”水很清呀,碧波荡漾呀。“
——“你怎么看到的呀?”
”我刚才跳进去,洗了个澡,舒服。噢,还有好多鱼呀。“
——”捞了多少条上来?“
”不捞啦,上天有好生之德。“
……
胡聊之中,我们到了金沙江大桥。待闯过去,就算真正进入藏地界了。
别了,四川。
你好,西藏。
进入藏地,我们依次翻越宗拉山、拉乌山。
在垭口撒下的风马刚降落,两位藏民经过,放缓车速,亲切地跟我们打招呼。
晨光,如此温暖,时光,这般美好。才刚醒神,我们又醉了。
车子继续在山路盘旋,接着拐个弯,停在一片空地上。
康巴兄弟连又开始传递爱心了。
附近的居民陆续走过来,巴九、德德、德西、牛哥打开箱子,邀请大家过来挑选自己需要的,合适的。
四位康巴汉子专注公益的样子,最美。
挑到合适需要的衣物,大家都很开心的样子。然而,是我过于敏感了吗?我总觉得自己所做的有些不太对劲,特别是当触碰到一个小孩子的眼神,突然觉得有些尴尬,迅速躲回了车里。
小孩子是最天真无邪的。相比大人,她眼里的困惑,远比喜悦多得多。或许,她不太明白,为什么一群陌生人平白无故地送他们东西,又或许,因为我们与他们太多的不一样,言语,举止,还有一不小心冒了泡的心理优越感,一手拿着东西,一手拿着相机……
也许,我们只是习惯了喧闹,习惯了记录。
然而,如果,我在想如果,我们淡化些,再淡然些,会不会更好些?
上善若水,润物无声。
继续上路,直至澜沧江。
澜沧江边,已充满春天的气息。这儿碧色几树,那儿绿意点点,衬得白色的房子特别精神。沿江两岸壁立千仞,像被谁深深切下,粗犷苍凉,木不敢生,与旁边的春意盎然对比非常强烈。江面水流平缓,波澜不惊,江水很浊很深,让人心生一份敬畏。这是条很有内涵的江。
横跨大桥,我们又盘旋在山路上。
在山腰处向下看,几户人家,几处桃花,几树碧绿,沟壑深浅纵横。阡陌交通,仿佛听到鸡犬相闻。梯田狭长,不见往来种作。再远处,山峦叠嶂,连绵不知几百里。此乃桃花源乎?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们整装出发,一鼓作气向海拔5008米的东达山垭口奔驰。
长长的坡,一路爬行,偶尔溜一溜。左右两边矗立的峰峦,除了稀稀落落的类似苔藓的植被紧紧地趴在地面上冷成一团,没有太多的生气。山体的乌青间杂染着雪色皑皑,传递出一份别样的沉郁。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高处,不胜寒呀。
我们不敢多留。继续朝业拉山的方向疾驰。业拉山,垭口4658米,盘绕着它的是著名的99道拐。
先在垭口撒风马。拿着被藏民、如今也被我们寄托了特殊信念与亲昵情感的风马,踮起脚,仰起头,我们用力地朝空中撒出去。
风马风马,风,你就是马,驼载吉祥如意的祝愿,扶摇而上、飞奔翱翔吧。
“拉拉、索索,神胜矣!”
呼,终于要开始征服99道拐了。它真像极了我平日在面包上挤的沙律酱造型,还有,童年时玩的花绳。
拐道几乎呈现U或V形状,路况的确颇为险峻,一不小心,就可能会与脚下的怒江来个亲密接触。但有技术极好的四位师傅在,我们一点也不担心。
1拐,2拐,3拐……我们很努力地数,想亲身考证一下99这个数字的准确性,可是,真的太多道了,数得眼睛都成拐拐了,数着数着就数成一团浆糊。
我们不禁感叹,这99是怎么数出来的呀?
拐拐完了,怒江就到了。
只闻名时,想像怒江是一副激流奔腾、浪花飞溅的样子。而眼前的怒江,水清见底,温润如玉,湍流明快,宛如轻盈灵动的飘带。两岸高耸,一副严峻不可侵犯的样子里,又隐隐透着一股憨厚的气息。
不自觉中被这种刚柔并济的气质吸引住,我们纷纷举起相机,寻找最佳的景点,设计最佳的造型,将自己和怒江一起定格。
怒江,留下我们的倩影。我们,带着它的美丽,在它的目送下继续前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