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8年,我一直在海上航行,我以为只要杨帆起航,总有一天会到达彼岸。一年的航行之后,我回顾四周,依旧是一望无际的海面。彼岸,你在哪里?海风吹过发梢,一个声音在头脑中回想,“航行时最可怕的不是惊涛骇浪,而是迷失方向”。
收获
忙碌了一年,依旧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明年要跟女朋友去另一座城市发展,一切重头开始,我该怎么办?迷惑、失望、害怕,焦虑,多种情绪纠缠着我。在最痛苦的时候,我开始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一番思考之后,我认为缺乏中长期规划是导致这一切的直接原因。我希望找到一位中长期目标制定的专家,在他的引导下找到人生的方向,永澄老师是我心中的不二人选。
在不断地自我揭示中找到目标
“我不知道人生的目标,永澄老师能告诉我吗?”,课程开始之前,我内心希望有人能够告诉我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我只需要跟着指导前进就行了。实际上课的内容,与我的想想天差地别。永澄老师用一张张工具表引导我不断进行自我澄清,在人生跳跃蓝图中卸下思想包袱,抛弃理想的束缚,让感性的自己表露心声,第一次写下那些不敢不敢为外人道也的梦想。解开被现实覆盖的梦,原来我的世界可以如此精彩。我的目标一直在那里,只是以前的自己没有勇气正视。
发现内心的宝藏,由内而外的力量
“笃信能带激发你的勇气,让你聚焦价值,扩大格局。”,我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听永澄老师这些话。只需要笃信自己能做到就能有那么大能量吗?跟随着永澄老师的引导,我填完了一张张表格,我的信心不断增强,在一个奇妙的瞬间,我坚信通过自己的奋斗能够实现梦想,一切困难只是成功之前的考验。从一个个具体的困难中跳出,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更高的身份维度思考问题,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格局的提升。回头看看几小时之前的自己,正应了那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穷人思维到富人思维
每个人都想实现梦想,但少有人思考自己为什么进步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我就是其中之一。经过永澄老师指点,我才醒悟,自己一直被穷人思维锁住了手脚。对于梦想,时刻提醒自己能力不足,缺少资源,肯定无法实现,最终失去行动的勇气。而富人思维告诉我,明确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思考如何做才能实现,然后开始行动吧。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触动
01 人生跳跃蓝图
人生跳跃蓝图,我填了3次。永澄老师在上课时预留的填写时间对我来说很短,为了赶在时间结束前写好,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有些紧张,思路没有完全打开。
第3次填写的时候给自己定了一个20分钟的闹钟,告诉自己在闹钟响起前只做人生跳跃蓝图这一件事。这次填的过程中没有被催作业的感觉,投入到对未来的想象当中。虽然在写的过程中依然会有评判的想法,但相较前两次而言,思路更开阔了。
“期待”的数量从5个增加到22个。随着“期待”的增多,心底产生了一种激动的情绪,有一种迷之自信,相信自己能够达成这些美好的憧憬。
获得这种感觉对我来说不太容易,因为DISC分析的结果显示我是高C,倾向于使用逻辑推理。在跟永澄老师学习之前,我的思维模式是典型的穷人思维have-do-be,这些“疯狂的”期待一出现,就会被我头脑中的批评家拍死,实干家完全没有发挥的机会,期待就被扔进了垃圾桶。
穷人思维一直把我困在一个个困难里,很痛苦。为了逃避消极情绪,我一直找事情做,用忙碌稀释痛苦。
痛苦被稀释了,但不会让我解脱,只是问题爆发的时间得以延后,随着时间的积累爆发后的破坏力会越来越大。
跟永澄老师学做年目标是我选择的求生之路,我要在这里找到工作、生活不如意的根本原因,我要找到自己的梦想(我以前真的不敢说梦想,或者说梦想被压得很深)。
入群一周,跟着永澄老师一步步澄清自己的身份,我自己给自己赋能了(之前的大部分时间里,我需要从别人身上获取能量)。这让我大吃一惊,改变了我对自己的固有认识。
02 生命满意关键领域
我对圆满人生的期待有17项。永澄老师说出自己关注的领域后,我拿来跟自己的比对。比对中发现我的关注很多可以合并,合并之后的项目跟永澄老师是十分类似的。
从这里可以发现,我对人生的期待更多的是一件件具体的事情,没有从整体把握人生的期待,没有形成具体的身份概念。
自己的期待跟永澄老师一模一样?觉得自己不够特别啊,有一种抄正确答案的感觉。为了消除这种感觉,逼自己再写一些别的东西,挣扎一番之后实写不出自己满意的领域。或是跟永澄老师的关键领域有重复,或是自认为价值不足。
03 自我力量
持续锻炼【自我力量】,牢记一切困难都是我成功前的考验。
最小手势:让注意力聚焦的一个手势;
最小行动:通过念咒语,填表格,做强化三步动起来;
最小工具:自我力量表格;
最小思维:Be-Do-Have 富人思维;
最小故事:Richard 模式。
这五个最小是一个加工厂,把遇到的每个困难都转变为前进的垫脚石。
目标
写给2019年的自己
2018年底,你选择投资自我,加入跟永澄老师学做年目标终身版,这是你脱变的开始。牢记你的2019年度三大期待,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找到热爱的工作,让成长成为习惯。一年之后,来这些写出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