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躲避烈日
10时到16时避免在烈日下行走,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
2.遮光防护
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涂防晒霜。
3.加强营养
平常多喝绿豆汤、番茄汤、豆浆、酸梅汤。
4.备防暑药
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无极丹。
5.补充水分
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三伏天养生小知识
1.冬病夏治
很多慢性疾病都可以冬病夏治。包括哮喘、过敏性咽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小儿感冒等,以及一些虚寒性的疾病。
比如:胃痛、关节炎、肾虑引起的腰痛。建议使用三伏贴和三伏天拔火罐、之所以介绍这两种方法是因为它们具备4大优点高效、安全、经济、副作用小。
2.慎进补,重调养
三伏天的特点是温度高、湿度大、白昼时间长。
在这种环境中,人会相对晚睡早起、休息时间减少易出汗,会造成人体内部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无机盐类的大量消耗:爱喝清凉饮料,食欲不振:活动减少、不能坚持锻炼身体。
整个人的身体状况处干相对低下的水平,摄入减少而消耗增多,故不少人夏季体重下降。夏季饮食调养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为主。建议多食用绿豆、薏苡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瘦肉、鳝鱼鸭肉等,均是夏季最好的食品。
3.养生饮食
俗话说"热在三伏”。户外阳光火辣辣地烤着,室内空调冷嗖嗖地吹着在忽冷忽热中,即使身体健康的人也难免头晕目眩、心绪烦躁、食欲大减、胃肠道功能紊乱。
所以,在三伏天,在饮食上要格外注意些什么呢!多补水:夏季人体稍作运动即会出现大量出汗现象,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
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多酸多甘: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
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官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
如:菠萝、李子、柠檬。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
夏日祛火的食物,最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
三伏天要适度排毒流汗
1、如何让人体主动出汗
夏日的阳光是最佳“能动剂”上午6点至10点和下午4点至6点晒太阳最佳,每天抽15分钟左右、吃点热食物,适度出汗。
2.流汗多时
最好赶快擦干可避免罹患感冒,减少湿疹等皮肤病的发生。
3.流汗的好处
可加快新陈代谢促进人体排毒调整人的体温及体液,将人体内废物排出血液循环也更加通畅,可令身体内部异常活跃促使脂肪逐渐转化为热量,减肥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