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送八岁的儿子和七岁的女儿去参加“营动中国”夏令营活动,这是两个小家伙第一次离家独自生活。
儿子住男生宿舍6206房间。我带着他安顿好床铺、物品后,让他和宿舍的其他小朋友打招呼,互相问候,儿子虽然礼节性的和大家一一问好,但略显矜持。
女儿住女生宿舍楼的3203房间。同样安顿好后,我让女儿自我介绍,并致意其他舍友。女儿落落大方,倒是其他小姑娘有些羞涩。最重要的是,五分钟后,女儿已经和她的上铺结为好友,爬到人家床上一起看书了,聊的热火朝天。
三姑妈在微信群里看见两个孩子参加夏令营活动,担心妹妹太小不适应。我非常有把握的说:“哥哥有没有问题我不知道,但妹妹肯定是没问题。”
这是因为两个孩子的情商一直有较大的差距。
女儿在任何团体中很快就能融入进去,甚至往往成为组织者或领导者。而儿子经常被群体所冷落和孤立。就拿前天儿子参加他同学的生日party来说吧,晚上儿子跟我说:“爸爸,今天的party,他们五个人在玩幼稚的游戏,我不想玩就提前回来了。”
在小区楼下玩,女儿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一帮小伙伴。儿子则常常出现这种情况,一群孩子正在玩,儿子走过去说:“嗨,你们玩的太幼稚了,我来教你们玩另一个游戏吧。”结果一群小朋友向他集体翻白眼,他只好悻悻得独自走开了。
哥哥和妹妹在小区经常会和其他小朋友发生抢玩具等冲突。如果妹妹被别人欺负,哥哥从来都是视而不见的。但是哥哥如果被欺负,妹妹一定会冲上去保护哥哥的。有一次我就看见妹妹凶狠的冲上去,把哥哥被抢的玩具一把夺回,还给哥哥。
唉,儿子,说你什么好呢?
我和妈妈经常调侃地喊他一句“傻儿子”。
但儿子的智商可不傻。
两岁多刚刚会说话不久,他就可以认识常见的大部分汉字了。刚上三个月的钢琴课,任意三个音的组合,他都能听辨出来。六岁生日,他独立完成了自己的生日钢琴表演会。各类钢琴比赛获奖无数。刚刚结束的期末考试,考前我和他沟通说:“儿子,虽然你一直是你们班的前几名,但很少得第一,这次能拿个第一名吗?”儿子几乎没有犹豫地回答说:“好吧,爸爸,我这次就考个第一吧。”结果是,他果然考了全班第一。
而妹妹就费劲了。
这么说吧,虽经幼儿园、学前班的老师们千般努力,女儿到现在认识的字都屈指可数。看英文版的动画电影,字幕还必须哥哥给解释。
数学!那简直能把老师气哭,前面教完后面再问又忘了。妈妈教女儿钢琴,那是真被气哭了。有一次妈妈很沮丧的跟我说:“怎么办呢?怎么教也教不会!”
(说明一下,七岁的妹妹似乎渐渐找到感觉了,现在各方面的学习,有突飞猛进之势,但跟哥哥比,仍然相去甚远。)
女儿,说你什么好呢?
但我们永远不承认我们的女儿是“笨小孩”。
情商和智商似乎是一对冤家,有我没你,有你没我。
你看苹果教父乔布斯,如果不是商业上的成功,他绝逼是一个自闭症患者。再比如埃隆·马斯克,拥有包括火箭在内的庞大商业帝国,却是一个妥妥的冷血怪人。艺术家的例子就更多了,比如梵高,有精神病,情商低得没朋友,也追不到女人。毕加索,女人缘倒是不错,但他对她们简直到了无情的程度。
与之相反的是情商特别高的人。历史上这样的名人还真不少,如赵高、秦桧、高俅、魏忠贤、和珅等等(好像没几个好人啊:)),无不察言观色,八面玲珑,混的是顺风顺水。
这种现象有普遍性吗?还真有!心理学家们早已对此做过研究。
据心理学研究,情商高的人,善于察言观色,在讨好别人时,往往考虑别人的东西太多,自我就受限了,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性,创造力也因此受损。而情商低的人,意味着把别人放到了一边,就可以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因为没考虑别人,那股创造力,或者说是生命力,就缺乏人性化,于是就容易显得特别,甚至是怪异,和大众不一致。
这正应验了《圣经》里的那句话:“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
我的儿子和女儿都是上帝馈赠于我和妻子最宝贵、最艺术的礼物。他们的“傻”、“笨”,恰恰是上帝最得意的杰作。
孩子们,保持你们的本真,那是上帝的骄傲,也是爸爸妈妈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