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看到孩子都有一句口头禅:现在的孩子真享福!
乍一听,这句话真的很有道理。
比如说我们小时候,一个星期才会买一次肉吃,从来没有玩具玩,把父母干农活用的绳子拿来跳绳了,还要被骂成是“败家子”,过年才缝一身新衣服,平时都是捡哥哥姐姐或是别人家孩子的衣服穿。
现在的孩子呢?每餐都不断肉,爷爷奶奶变着花样给孩子吃,现在的孩子没有哪个找不出十来件玩具,衣服嘛,那更是不用说了,特别是女孩子,每次换季都会买新衣。
这样比起来,现在的孩子们真的很幸福,比我们小时候幸福多了。
我儿子的班上共有53个孩子,每次开家长会,由爷爷奶奶参加家长会的至少有三分之二以上,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孩子是留守儿童。据我所知,目前有两个孩子的父母是属于离异状态。
说到父母离异,很大一部分属于生活所迫,没有办法。男人要出去打工,女人要留在家里照顾孩子,时间长了,男人耐不住寂寞,在外面有了外遇,不管是否有真情,在这个男女平等的社会里,女人可以自食其力,哪里咽得下这口气?
我们这个时代男女属于从传统文化过渡到新潮思想的过渡者。
很多婚姻中的女性还是传统文化的保守思想,不能把婚姻和爱情分成两份来看。
猎艳是男人的天性,在这个传统文化和新潮思想交错在一起的时候,给了那些普通的围城中的男人很多猎艳的便利,并降低了他们猎艳的成本。
在封建社会,男人可以三妻四妾,但那必须是腰包鼓鼓的男人,因为每个女人都是不赚钱的,没有钱的男人是养不起几个女人的。所以,普通的男人也就知难而退了,这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福气,因为不会有人动他们的奶酪,也就是他们的家。
解放后,开始实行一夫一妻制,并把女人解放了,可以出来上班赚钱了,不仅不用再靠着男人养,还可以分担男人的负担了。因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因为道德的束缚,也因为那时候生活条件还没有现在好,两口子也是每天都在一起,这段时间的孩子是最幸福的,因为没有大娘二娘就没有勾心斗角,爸爸妈妈一起赚钱养家肯定比爸爸一个人赚钱养家轻松。家里条件好了,受益最大的就是孩子。
改革开放后,男人们都出去打工了,一个家庭的男女分居成了常态,“寂寞”成了这些普通男女心中的毒药,于是,出轨成了一个普遍现象。“生理问题”成了出轨男女的遮羞布,其实说到底就是“温饱思淫欲”,如果女人不出来工作,一个男人每天为了生计疲于奔命,他还会去想那所谓的“生理问题”吗?但在这个现象中,女人不是最终的受害者,真正的受害者是孩子。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孩子们吃得好穿得好,但是他们的家说没就没了,甚至是朝不保夕的。
有一天在网上看到说:老公老婆都是临时工,说下岗就下岗了,所以一定要好好爱自己,不要沦落到被解雇的时候还不知所措。
看着好心痛,但仔细想想,对于一个成年人有什么呢?在这年头,男人女人都好上岗,只是孩子找谁上岗当爸爸妈妈?
夫妻关系下岗了,谁还会在“爸爸”或是“妈妈”这个岗位上死守,任曾经的那个“同事”在外面逍遥快活且无后顾之忧呢?谁都不会!他们会拼命比试谁更快活!
就算是有一个人愿意为了孩子而付出一切,但这个孩子的生活也永远都不可能是健全的了,也不得不说这会影响孩子人格的健全。
偶尔出现一个这样的孩子,邻居可以多关爱一点,老师可以多关爱一点,社区可以多关爱一点,可是到处都是这样的孩子,这不是一种病态吗?
最近又说夫妻双方离婚需要有“一个月的冷静期”,其实这是治标不治本的。中国家庭的婚姻真的很多都生病了,但这病不是冷静一个月就会好的。
新潮思想的涌入,普通家庭中的男女很迷茫,崇尚着追求自我,却淡漠了什么是承诺,什么是责任,甚至什么是廉耻都已经忘记了。
随着婚姻法的改革,男人出轨的成本已经越来越低了,女人不管家不管孩子也成了普遍现象,所以最后孩子就被塞到爷爷奶奶那里去了。
有位专家说:忠诚是夫妻之间的情感义务与道德修养,但不是婚姻的责任。也就是说婚姻是婚姻,爱情是爱情,可是当初谁不是因为爱情才走进围城的呢?怎么说解体就解体了呢?
很多人都崇尚着“我随我心”,可是当初“随心”制造出来的孩子该怎么办?自古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生理问题”如果不用“规矩”来管管,“问题孩子”可能就是层出不穷了,让人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