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总是以个体的人为单位的创造,即便出自集体智慧,也是以个体为构成基础的集合的产物。采取这种路径所呈现的创造物又必然被每一个个体领会者所领会着,所以,这种创造的无限性特征是被每一个个体行使着判断的。
计算机的数据库,是对整个人类的历史智慧与创造物的存储,在此基础上,配以相应处理器和程序,其产出物所展现出来的创造力绝非过去个人为单位所表达的无限性所能达到,后者的在谈到创造的无限性只是个体的人所能经验的无限,之所以感觉是无限,是个人对个人之比较而发生的无限,这与数据时代以“类”的方式提供的创造物所显示的出无限性是不能比较的。一个个体未达到另一个个体的创造能力,那么,在面对对方的创造物时,就可以被判断为是无限的,因为你达不到,同样,当个体认识到计算机呈现出的“制造物”,只要被人的个体判断为无法达到其能力,那就是计算机创造。创造归创造,不必把计算机再进一步推理为它是人的创造物。分清问题涉及的领域,各说各的问题,不能混。这又没谈二者概念大小或谁在时间概念上为先的问题。
金字塔作为建筑物,在人的意识中,一定是以千百万人的劳动做基础的对象物,因为,只有这个数目的人的个体才与之建筑规模匹配。对着这种创造物的规模所产生的无限感,是个体之于建筑体积与构造它的人的数量而萌生的,这是以个体观物的视域。相反,我们领会爱因斯坦的大脑的智慧的无限性,也是我们把他作为一个个体的大脑无限去领会这种无限,这同样是以个体出发领会作为个体为基础的无限之特征。
我们不可能自然而然地认为金字塔是一个劳动力的作品。作为个体的人,也不可能自然而然地事先断定爱因斯坦的大脑一定是很有限的,因为爱因斯坦的世界对于个体的人的认知来说代表了无限性。
我们总是用一个个体的位置去认识和领会世界。
而这个时代,作为创造物,金字塔能是一个人建造的。—— 无限,也是有诸层次的——每一种“无限”对于个体存在的人来说,都有无法超越性,进而可以推测,低一层次的无限无法超越高一层次的无限。
(注意:以上关于金字塔和爱因斯坦的例子,是为了在认识的层次上要发生那“一跃”,谁要是把这些例子看做了与要说明的问题是属同一层次的类比,那你还没读懂。)
所以,我坚信,在不远的将来,“红楼梦”一定能让计算机制造出来,并叫人读之动容。
因为它是作为“类”的层次的制造,而我们,只能作为个体去领会。当被标榜的人的精神的无限已无法超越物质制造出的精神的无限时,就不要仍把自己的精神看做高高在上的上帝。————《棋王》有几句台词:(一个象棋高手要收主人公为徒,前提是把一局残局要下赢才行,主人公把残局下赢了),主人公:“这残局你下赢了吗?”象棋高手:“没有。”主人公:“那凭什么你收我当徒弟?”不要忘了,千百年都是太阳绕着地球转,而认识层次一跃,才发现不对。革命总是即刻发生认识的倒转。
就生物学解释成果和计算机特征比对,人的大脑当然要优越的多,但是,别忘了,所谓“人的大脑”指的是“人类”,但是,人面对世界时终究是指具体的一个人大脑,而绝非大脑的“类”。作为“类”的人脑,人类已经给了计算机————如果人的个体性特征无法突破,就阻止不了计算机以类的智慧超越个体。所以,是人类通过人类化让个体愈发渺小的。这个局面是原始社会自然人格化为始端一路走来的人的外化精神冲动的逻辑复归,众神彻底凝成在一个芯片中。在将来想要与一台计算机比对智慧与创造力的无限,只能把所有个体的人集中在一起,以蹩脚而松散的集合的形式共同面对之,但是,这可能?人是在时间之内的,而计算机是超越时间的,它能把从古至今的智慧整理成能力称为竟能窥察未来的“生物”。而人,却只能此在。
计算机当然会创造。这个表述未必非要说计算机会变成外星智慧生命体,而是说,计算机制造出来的东西,超越了所有作为个体的人所能达到的创造极限,那么,它对于所有个体的极限来说,那就是创造,哪怕它实质上只是在制造。所以,无所不能的上帝已经开始被物化了,它作为人的“类”竟能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存在于人的现实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