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令中读诗词》Days5--唐朝陈子昂《感遇·其二》

说到陈子昂,我们会想到他脍炙人口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但是诗人接连受到挫折,报国宏愿一次次破灭。

今晚,读唐朝陈子昂的《感遇·其二》。

兰若生春夏[1],芊蔚何青青[2]。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3]。

迟迟白日晚[4],袅袅秋风生[5]。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注释[1]兰若:即兰草、杜若,皆香草。[2]芊蔚(qiān yù):含有草木茂盛和香气盛多双重含义。蔚,通“郁”字。[3]朱蕤(ruí):红花。[4]迟迟:渐渐地,慢慢地。[5]袅袅:微风吹拂的样子。

陈子昂的《感遇》组诗共三十八首,是他的代表性作品,多以感怀身世和时政为主旨,此为其中第二首。这种组诗形式继承了阮籍《咏怀诗》的传统手法,托物言志,寄意深远,颇具汉魏古风。

此诗虽未脱离《楚辞》中以香草美人喻君子的传统模式,却有所创新。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咏叹兰草和杜若,同时暗喻自己,但全诗只有比体没有喻体,因而情感表现上更为含蓄蕴藉。首句自汉末古诗“兰若生春阳”句脱化而来,与接下来的三句一起着力描绘了兰若之美。“芊蔚”和“青青”本是同义词,此处通过一个“何”字叠用,更写出了兰若的茂盛与香气浓郁。而“幽独”二字则不仅赞美兰若秀丽的风采让林中群花失色,也隐见孤芳自赏的意味。诗的后四句转为感叹兰若在“风刀霜剑严相逼”下的凋零:入秋后,白日渐短,曾经秀美无比的香草只能“袅袅”于秋风之中,渐渐地,终究敌不过芳华零落的命运……若将诗歌结合陈子昂一生屡受排挤的际遇,和年仅四十一岁便被害的悲剧读来,更是令人慨叹不已。

托物言志手法的应用,突出了自己的高洁志趣和远大志向。通篇采用比兴手法,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和《登幽州台歌》相比,这篇更加委婉,但同样流露出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

怀才不遇”较为经典的是张九龄的感遇诗。

感遇·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生此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其二

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每每看到古人怀才不遇的诗句,都叹息一番,同时庆幸新时代的美好,凡事有才之人都有施展自己才能和抱负的舞台。

不怕怀才不遇,就怕自己没有才华。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七章 吴普、陆玑、朱熹和李时珍的泽兰论考辨 原创 2018-04-06 李正宣 汉字正解 (这篇文章是笔者《先秦...
    蓉城泰伯阅读 1,227评论 0 0
  • 第七章 吴普、陆玑、朱熹和李时珍的泽兰论考辨 原创 2018-04-06 李正宣 汉字正解 (这篇文章是笔者《先秦...
    蓉城泰伯阅读 875评论 0 0
  • 分析的灵感来源于这篇房价走势文。里面有杨红旭专栏对几个城市从去年3月到今年2月的走势: http://financ...
    只是不在意阅读 1,469评论 5 8
  • 2017.06.01 禧年,要成为安息日中的安息日,一整年都安息,自由。 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要求啊,难怪以色列人拒...
    喜乐在我心阅读 240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