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早晨,春光明媚,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我的脸庞,我一路欢歌,心情愉悦地来到学校门口。却看到我们班的一名同学,把吃不完的包子,随手扔到了垃圾桶,我心里一阵心酸,浪费的是家长的心血,体现的却是教师教育的失败。于是我决定带孩子们走进农田,了解农业生产的过程,体验农民的生活的艰辛。
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做为农民的孩子我们有充分的有利条件,去了解农业的生产和我们的生活的关系。我们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可做为农村的孩子,从未参加过农业劳动,体验不到劳动的艰辛,不知道面粉从哪里来,小米大米从哪里来。这代人非农非工,己经体验不到收获的喜悦,做为教师我有责任教育他们,让他们的思想不脱离田野的生活,让他们养成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美德。同时要让孩子们体会父母含辛茹苦的辛勤生活,从而激发孩子读书的欲望。“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路勤为径”,读书虽不能换来财富,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虽然不能直接教导孩子长大报效祖国这样远大的理想,但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读书的欲望,树立他们的人生愿望。只要用心做教育事业,教育的契机无处不在。
孩子们第一次集体外出,兴奋地无法形容,一边领略大自然的美景,一边放声歌唱班歌。那神情像刚出笼子的小鸟获得了自由一样。他们的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奔着,追赶着,我一路追随,不时地跑一会,走一会儿,免得落队。
沿着乡间的小路,路旁绿树成荫——核桃树,花椒树,石榴树……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孩子们停下脚步,轻轻地用手托着,仔细地观察着,还不时地用鼻子闻闻,那神情多么地专注,多么的新奇。
地里还有耕作的农民,他们在播种花生,那样子很吃力很累,不时地停一会儿,干一会儿,汗珠从他们的额头落下,我心里酸酸的,好像找到了儿时的记忆,好像看到了父母辛勤劳作的背影。
“孩子们你们能拉得动吗?”我问。
“不能!”孩子们摇摇头。
“我给他们送点水吧!”漂亮的廉涵美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我从孩子的眼神里读出了孩子的善良和真诚,我赞许地点点头。孩子飞跑到农人跟前,淳朴的农民连声道:“孩子,你喝吧,我不渴,你真是个好孩子,父母和老师把你教的真好,知道关心别人了”。女孩得到夸奖声,高兴地又蹦又跳的。
最美人间四月天,到处一片翠绿,树叶绿得发亮。一个人走路也许太快,从未感到这景色如此的令人陶醉,集体出游这兴致别有一番风味。大家有着一样的兴致,一样的感悟,可能拥有了共同的语言密码,不停地说着。这条小路己被路两旁的核桃树遮挡了阳光,透过枝叶洒下的微光,若隐若现,让人仿佛进入了梦里,闭上眼,树上仿佛结满了核桃儿。这里很清,清得碧你的眼。这里很静,静得让你只能听见鸟叫声。这里很美,美的让你忘记了所有的烦恼。这大概就是陶渊明所说的“世外桃园”吧。
“孩子们我们就停在这里游玩吧。”“好,”大家围成一个圈,用抛树叶来决定谁是主角,有讲故事的,有唱歌的,有跳舞的,有讲笑话的,大家开怀大笑。此刻我不是他们的老师,没有严厉的目光,没有紧张的课堂提问,他们把我当成了大姐姐,当成了知心朋友。我们说着,笑着,唱着,闹着。最美的时刻总是短暂的,时间是从来不因某个人的意愿而停留的,不知不觉我们该回去了。
在我们打道回府的路上,遇见一大片麦子,那绿油油的麦子,己经吐出了麦穗。我告诉孩子们,一块麦子的播种,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耗费大量的精力,一般都要经要经过翻地、施肥、播种、分畦 、锄草、喷洒农药、收割、晾晒、粉碎这些过程,才种植岀这么好的庄稼。有了白花花的面粉,妈妈才可以做成馒头、面条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哦,原来一个包子也来之不易,”一个学生说。
“对,所以老师经常讲要珍惜粮食的,以后大家可不要在浪费粮食了,每粒粮食都包含了农民的心血和汗水。”不知是哪个孩子带头朗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边走边回味孩子那稚气的朗诵声,心里暗自窃喜,今天的郊游有太有意义了,孩子们对父母的辛苦可能有了懵懂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