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觉得生活太苦,去看看这本书;
如果你觉得活的太委屈,去看看这本书;
如果你觉得自己很孤独,去看看这本书;
如果你觉得生活太无聊,你更需要去看看这本书…
小说分上下两部,出延津记和回延津记。两个主人公,一个杨百顺,一个牛爱国。一个生活在改革开放之前,一个生活在七八十年代。
两个从未素面的人,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直在寻找能说上话的那个人。
杨百顺的父亲是个卖豆腐的,家里除了他,还有个哥哥杨百业和弟弟杨百利。
偏心的老杨打算给杨百业娶亲、供杨百利上学,唯独让杨百顺跟着自己卖豆腐。
老杨一碗水端不平,让杨百业心里很不是滋味,在加上杨百顺打心眼里不喜欢卖豆腐,因此杨百顺觉得这个家不值得他有所留恋,生活不如意的他选择了离家出走。
离开家庭的杨百顺,为了谋生,尝试过杀猪、挑水、信教、破竹……几经波折后,杨百顺过的依然不尽人意。
在信教的时候,传教士老詹给他改名为“杨摩西”,回想起不如意的生活、不如意的家庭,杨百顺欣然接受。
有一次在街上挑水,赶上大家表演社火,因为队伍里缺少人手,杨摩西被临时抓了壮丁。
不知是杨摩西自带社火天赋,还是后天苦练,舞的有模有样,赶巧这一幕被县长看到,杨摩西的命运由此发生改变。
杨摩西告别挑水,来到县长大院种起青菜,从此吃上了官饭。
经营馒头铺的寡妇吴香香看上了杨摩西,其实是看上了杨摩西背后的靠山—县长,想挂靠县长让自己的馒头多卖一些。
经媒人撮合,一无所有的杨摩西入赘馒头铺,改名“吴摩西”。
可是,麻生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没过多久,县长丢了官,吴摩西也丢了给县长种菜的铁饭碗。
从此以后,没有营生的吴摩西,受尽了吴香香的冷眼和谩骂,这把脾气不对付的两个人的关系推向了深渊。
好在吴香香的女儿巧玲,跟吴摩西处的来,虽然不是亲生女儿,却有说不完的话,吴摩西去卖馒头、拉面都带着她。
吴摩西去山西贩葱,因早回来几天,却撞见了吴香香偷情,跟隔壁银匠老高睡到了一起。
吴摩西一直和老高交心,心里有什么事儿都找老高诉说,可老高却给他戴了绿帽子。
东窗事发,吴香香并无悔意,竟然带着馒头铺全部的家当和老高跑了路,却把亲女儿巧玲扔给了吴摩西。
吴香香离家出走,吴摩西内心并没有什么波澜,反而觉得这样一个女人,走了也好。
可是,吴摩西架不住吴香香娘家人管他要人。
无奈之下,吴摩西只好带着巧玲以假找人名义到县城找了一家旅馆,打算住够十天后,回去以“没找到”为由复命。
在旅馆,吴摩西认识了卖老鼠药的住客老尤。
老尤面善,吴摩西一股脑把自己的事儿全告诉了老尤,也让巧玲跟他呆在一块。
可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就在返乡复命的前一天,老尤拐跑了巧玲。
这次,仿佛命运又对吴摩西开了个玩笑,这么多年遇到的唯一一个能说的着的人,却被人贩子拐走了。
吴摩西四处寻找巧玲,却碰见了吴香香和老高,远远看着他们有说有笑,相互帮扶。
此时,吴摩西释怀了,或许他和吴香香本就不该结婚。
弄丢巧玲后,吴摩西没有再回那个不尽人意的地方,而是踏上了寻找巧玲的路上。
到这里,故事上半部分结束。
故事的下半部分从杨百顺的外孙牛爱国说起。
巧玲被老尤拐走后,经过多方买卖,最后被山西沁源的曹家收养,取名曹青娥。
曹青娥长大后嫁到牛家,生了三个孩子,牛爱国是老二,平时不爱说话。
或许是命运使然,或许是血脉相承,同样被妻子出轨的牛爱国,也一直在寻找能说的话的人,最终带着母亲曹青娥的遗愿回到了延津。
只要能找到外公吴摩西,不仅可以完成母亲的遗愿,也能打开自己的心结。
可是事与愿违,牛爱国在吴摩西儿媳处得知,老人已去世多年。
牛爱国打开外公遗物,彻底惊呆,原来是老詹留下的一张教堂图纸,图纸后面分别留着老詹和吴摩西的手写字:恶魔的私语,不杀人我就放火。
牛爱国从吴摩西生前住所出来后,并没有急于去寻找自己的老婆。而是去寻找跟自己能说到一起的章楚红,因为在分别时,章楚红跟他说过,有一句话要等他回来后告诉他,可是茫茫人海,找个人如同大海捞针。
至此,小说故事到此结束。
这部作品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它不像说书人那样让听众酣畅漓淋、大快人心的过瘾。而是像年轻的少女,千言万语需要用眼神来沟通,来交流,给人留下的是回味无穷,无限的遐想。
纯粹忠诚的教徒老詹,一生不顺的杨百顺,对自己生活迷茫的牛爱国,我们从他们身上不难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生活不如意,纵使自己心里有千言万句却没有一个可说的上话的人,或是曾经那个能说得上话的人丢了,纵使历经千难万阻,困难重重,最终也没有找到。
通过这部作品在想一想我们自己:
身边有多少真正的朋友?能说到一起的又有几人?
我们内心的委屈、心事,能向谁来诉说?谁又能来当我们的倾听者?
能说话的人比比皆是,说得上话的人却万里难寻。
就像吴摩西失去了能说的上话的巧玲…
就像牛爱国失去了能说得上话的章楚红…
说得上话的人,一句顶一万句;说不上话的人,说一万句顶不上一句。
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个人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所以,遇到那个能说的上话的人,要倍加珍惜,如果遇不到请学会苦中作乐,或许这才是这部作品最想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