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每个人40%-50%的行为都取决于无意识的习惯。种什么因结什么果,你有什么样的习惯,就会享有什么样的结果。只要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则万事皆有可能。
习惯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我们却常常不以为然。
美国著名习惯研究专家詹姆斯.克利尔在《掌控习惯》一书中,讲述我们他是怎样一个因习惯而改变人生的人。
他从小就是一个棒球爱好者,在高二那年,不幸被棒球棒击中面部,身体机能遭受重创,差点有性命之忧。
后虽经长时间的康复治疗,身体总算恢复了,但还是被棒球队除名,从此他的棒球梦似乎被画上了句号。
直到他上了大学,在大学期间,他还是践行比如:早睡、打扰卫生、举重等这些小习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习惯帮他重拾掌控生活的信心。
从此他的人生一路开挂,甚至让他赢得了棒球队队长一职,还被选为丹尼森大学顶尖男运动员,在毕业时更是获得了该大学的最高学术荣誉——校长奖章。
也许有的人不禁疑问,那些微小习惯真的有那么神奇的作用吗?詹姆斯.克利尔通过自身的真实案例,在《掌控习惯》这本书里给出了答案。
那么什么是习惯呢?
习惯是一种固定程序或定期实施的行为,且在许多情况下,是自动执行的。
比如,作者在大学期间养成的每周举重几次的习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以6英尺4英寸的身架从弱不禁风的170磅体重增加到了200磅。
第一,习惯是一条复利曲线。
复利曲线是一条由平缓到陡峭的第一象限增长曲线。
习惯的作用就像是这条曲线,前期增长缓慢,一旦突破临界点,就如同火箭上升,势如破竹。
就像我们写作者,前期一直在看书和坚持写作,但是一直没有看到成效,直到某一天,你积累达到了一定的量,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多家平台找你签约撰稿。
还有那些名人的成功案例,你以为别人是天赋异禀,哪里知道别人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正是经历了无数的看不见成效的沉淀后方能取得的结果。书中称这一沉淀期为潜能积蓄期。
我们都太希望自己做的事能立马见到回报,如果达不到预期,我们就失望了,甚至是放弃了。
可事实是,成功是日常习惯累积的产物,而不是一次重大转变的结果。
因此,我们不能只盯着成功的目标看,而忽略通往目标的路,那这个目标只会离我们渐行渐远。
作者指出,我们要忘记目标,专注体系——通往目标的过程。
第二,身份决定了习惯。
有两个戒烟者,一个在面对别人邀请抽烟时,摆了摆手,说:“谢谢,我正在戒烟。”另外一个也一口回绝,“谢谢,我不抽烟”。
如果问他们俩个谁能戒烟成功,那肯定是后者,因为他从身份上就已经认同自己是个不抽烟的人。
行为改变需要三个层次,分别是结果、过程和身份。
结果意味着你得到了什么,过程意味着你做什么,而身份则关系到你的信仰。
回到那个抽烟的例子,戒烟是结果,不抽烟是过程,一个不抽烟的人则是身份。
以结果为导向的行为会把注意力关注在目标上,一旦目标没有了,那么你的行为也会跟着消失。
以身份为导向的行为才更加持久,因为你认同了这个身份背后的信仰,你想成为这样的人,你就会朝着这个身份去改变。
第三,养成习惯的四个阶段。
所有习惯的养成都会经历相同顺序的四个阶段:提示、渴求、反应和奖励。
提示是指奖励透露的线索,渴求是指我们相要改变的动机,反应则是我们采取的行动,奖励则是你的行为带来的回报。
这四个阶段循环往复,每一个阶段的启动都会触发下一个阶段。
提示触发渴求,渴求激发反应,而反应则提供满足渴求的奖励,并最终与提示相关联。也让你养成自然而然的习惯,由此构成完整的习惯循环。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过程。如果想要改变未来,首先就要从改变当下的习惯开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