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7559648259
。。内容简介。。
《寂寞大师》以“孤独”为线索,精选20世纪艺术史上极具代表性的15位大师级艺术家。 他们中,有一生致力于表现未经现代文明污染的大自然的日本国*级画家东山魁夷;有一生未婚,将整个艺术生命奉献给瓶瓶罐罐的意大利画家莫兰迪;有在性与死亡中表现自我,饱受争议的鬼魅画家席勒……他们既是艺术大师,又是深谙孤独三昧的孤独达人。老吴在书中化身纸上导赏员,以一种娓娓道来的口吻,带我们走近15位艺术大师,并借助200幅世界经典名作的赏析,完成一场以“孤独”为名的世界艺术史巡礼。他对艺术家及其作品的讲述,不局限于正统艺术史知识的转述,更有大量亲临现场、观看作品的直观感受。与此同时,他也坚持将艺术通俗化和日常化,致力于通过分享艺术带来的趣味、思考和感动,让我们的生活因为艺术变得更加美好。
。。作者简介。。
吴涛
资深文化艺术讲师、博物馆志愿讲解员、艺术旅行者;曾做过法官和律师,现为媒体人。2011年起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担任志愿讲解员,担任《古代中国》、青铜器、佛造像、明清家具等多个常设展的讲解工作,并先后讲解过《启蒙的艺术》《鲁本斯、凡代克与弗兰德斯画派》《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罗丹雕塑回顾展》《包豪斯设计展》等十余个西方艺术展览。
2016年起在中国最大音频平台喜马拉雅FM推出个人播客《手机美术馆》,后又推出付费节目《跟55位艺术大师通关100家美术馆》《老吴陪您逛卢浮宫》,目前粉丝量超过7万,节目收听量近200万次;艺术旅行十年,亲赴法国、德国、捷克、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美国、俄罗斯、奥地利、瑞士、匈牙利、日本、柬埔寨等国家著名博物馆、美术馆、世界文化遗产、艺术家故居、地标建筑游学,2018年在北京电台《博物馆奇妙夜》周末特别节目担任常驻嘉宾,介绍艺术旅行攻略、艺术欣赏知识,全年共制作53期分享节目。
。。精彩短评。。
#
可读性方面毋庸置疑,这本书很适合在休息日一口气读完。艺术家原本就是比较有故事的人物,而这本书的选题也深谙读者心理,选取更多的是那些我们“相对熟悉的陌生人”。如果仅此而已,这本书和其他艺术类科普也没什么区别,无非用当下的语言模式和视角,去解读艺术而已。重要之处在于其对艺术家精神世界的探究,带着读者去更多地了解他们的内心。比如,席勒画作的情色也许吸引了一些眼球,但更要看到的是他殉道者般的虔诚和执着。在我们今天看来是美院必修课的画作练习,在当时却人人喊打。席勒苦苦坚持自己的艺术理念,招聘少女担任模特和人体绘画,不但被告上法庭,甚至被吃瓜群众赶出了居住的小镇。一直觉得书名换成“孤独大师”似乎也可以,毕竟“寂寞”这个词对于那些艺术家来说显得有些浅了——他们可是执拗地走在信仰之路上的独行客啊。
#
第一次阅读关于介绍艺术的书,书中的画真的是美轮美奂,美不胜收。读到最后也很感慨,艺术是苦难的结晶,艺术也是那些艺术家用来疗愈自己的产物,而欣赏艺术也是我们普通人用来疗愈自己的方式之一。
#
选人选的真好,艺术家们在现代人孤独性上形成了共振
#
原来是老吴的书,听了他好多节目,还是文字和图片来的有感觉。这本书里有个陌生的艺术家和他的作品:勃克林和《死之岛》,被惊到了!推荐
#
很适合浏览一下、调剂一下的绘画册子。吴涛开篇即摆明他的艺术欣赏观点,认为知识化、故事化、高雅化的倾向不可取,感受力才是第一位的。相应的,他介绍的这些艺术家(主要是画家)和作品,都显出鲜明的个人风格,也都有着孤独、疏离、探索、死亡等特质,而这些特质是吴涛与他们共鸣的所在。塞尚、蒙克、莫兰迪、哈默修伊、东山魁夷、马格利特、席勒、霍珀、贾科梅蒂、倪瓒、怀斯、弗里德里希、勃克林、劳特累克、梵高,被一一讲述。我再次被弗里德里希的《雾海上的漫步者》,梵高的《杏花》等冲击到。人生苦短,能被艺术安慰,也能偶尔幸福。
#
有时候孤独并不一定来自孤单,反倒是因为有人“陪伴”。一个人时,因为知道自己是“孤单”的,所以在心里接受了这份孤单,也容易找到要做的事,还落得逍遥自在。如果有个人在你身边,却与你没有精神上的共鸣,他的存在让你自以为不孤单,但又有一种想抓住又抓不到的无助感,这种情形下,孤独感是倍增的——我称之为“有人相伴的孤独”。
人的孤独是宿命的,每个人都孤独,只是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很多人想用人际交往来逃避孤独,但人与人消磨时间容易,心灵交融却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所以还是逃不掉孤独。
#
“孤僻”“冷淡”在中国的语境中是贬义词,因为我们看重人的社会性,贬低人的个体性。一旦有人不大“合群”,便会被视为异类,实际上,孤独与自在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如果你不想被社会,潮流,喧嚣淹没,你想获得精神上的独立与物质上的自在,唯有孤独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可以说——无孤独,不自在,也只有孤独才能斩断与社会,与其他人千丝万缕但不一定有益的联系,让一个人完整地做自己。
“冷淡”虽然失了人与人的温度,但也由此剥离了不必要的羁绊和纠缠,不再有情绪上的激荡,让观察与思考得以纯化,才有可能触及更为深刻的本质。
#
蒙克有个“习惯”,就是同一幅画 他可能会反复地画——大体相同、局部差异,他喜欢把一个思路进行多 个角度的尝试,因此也就会有多个版本。虽说古代大师也常有一画多幅 的现象,但大多是为了多卖钱而“自我复制”,蒙克的“多幅”则有很 强的“试验性”。
#
这些感动过我们的艺术家,就是夜空中的一颗颗孤独的星星,他们各自发光,但组成了动人的银河。这其中,我们自己可能也是其中的一颗,只不过不太明亮,无法闪出光芒。但我们可以用深情的凝视,来回应那满天的星光。
引自 序言—当我们谈论艺术的时候我们在谈什么
关注朋朋不迷路,发送简信交流更便捷;
更多书单 信息,点击简书个人主页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