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模式之共识(行为篇)

“为什么我知道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句话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发自灵魂的怀疑、焦虑、心酸,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能够问出这样一句话的人,其必然不是一个自甘平庸的人,他肯定努力过、尝试过、挣扎过,但几乎对现状没有多大改变,至少没有达到他心目中的改变。

我尝试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找到过很多人的答案,但都不是我心目中的答案,因为每个答案都不能很好的去解释这个问题。

因此,我尝试自己去解释这个问题。

经过不断努力,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点。

这个突破点还得从另外一句名言说起。

这句名言是出自于培根的《习惯论》,为“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我仔细思忖,似乎有那么一点感觉,让我想到了什么。

是的,他让我想到了福格的行为模型。

福格的行为模型是这样的:B=MAT。其中B为Behavior(行为),M为Motivation(动机),A为Ability(能力),T为Triggers(触发)。

简单来说,这个模型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行为是由“动机*能力*触发”三个因素构成的。

打个很恰当的比方。当一只单身狗遇到一位漂亮女孩而上前搭讪,就包含了行为(搭讪),动机(追求),能力(搭讪的能力),触发(漂亮女孩)。

这个模型并不是用于解释“思想决定行为”的,恰恰相反,这个模型要说的是“思想不决定行为”。

从福格的行为模型来看,思想跟行为是没有关系的。

因为你光有思想,但你没有这三个因素,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产生一个行为的。

说到这里,我们再返回来看第一句话,“为什么我知道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句话中的“道理”,充其量也只是一些思想。

而这些思想,哪怕你懂的再多,但你没有动机、没有能力、没有触发因素去达成这些思想下的一种具体行为,也是枉然。

好吧,我们都有足够的动机,但却不一定有能力,因为能力的获得成本是相当高的。

即使有能力,也未必有触发因素,也不由让人心底感慨,空学一身屠龙之术。

所以知道了很多道理,却没有相应行为的实施,过不好这一生,是一个大概率的结果。

思索到这里,貌似已经很完美的解决了这个发自灵魂的问题。

我习惯性的在脑中再次推演了一遍,仔细寻找有没有漏洞。

就像我在工作中写了一段很有成就感的代码之后,一定要仔细检查,看是否有我没有发觉的漏洞。

还真找出问题来了。

福格的行为模型,只是产生一个行为所必须具备的三种因素。

但并没有说这种行为是一种“好”的行为又或者是一种“坏”的行为。

还以单身狗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搭讪这种行为总的来说算是一个“好”的行为,因为由这个行为来看,似乎不会产生一些“坏”的结果。

结果不“坏”,那自然不能算是一个“坏”的行为。

但是,如果这只单身狗是个色狼,而且胆大包天,并且身强力壮,又恰好是在荒僻无人的地方。

那么,依照福格的行为模型,这只单身狗在他的行为列表上,就不单单只有搭讪这一选项。

他还可能实施更加直接,暴力的手段。

那么这就是一个“坏”的行为,“坏”的意思是指对单身狗和漂亮女孩都不好,当然,这种不好,是以人类社会的视角来看的。

如果是非人的动物世界,那么这种行为就无所谓好坏了,因为这都是动物的本能。

动物的行为也是具有这三种因素的。

就像老虎吃野猪,吃(行为),饥饿(动机),捕猎(能力),野猪(触发),这一行为也是由完整的三因素构成的。

显然,我们是人,是高级动物,跟其它的动物还是不一样的。

好,已经成功的把问题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了。

我们又再一次返回来看第一句话,“为什么我知道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貌似知道很多道理也不是没有用,至少,单身狗很大概率是会“发乎于情,止乎于礼”的翩翩君子作风了。

而且,如果知道了很多道理,就有可能,从这些道理中得到一种新的行为,而这种新的行为可能会更加容易达到目的。

当然,如果不需要道理,完全仅凭三因素来决定行为,而不分“好坏”,那大概率也是过不好这一生的。

从这里来看,所知道的道理必然是产生一种人类行为的因素。

但是否就完整了呢?

仔细想想,还是不完整,因为即使知道了道理,但也不一定就会遵守道理。

就像单身狗知道了对漂亮女孩采取直接暴力的手段是不好的,但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欲望,铤而走险。

所以还必须要有一定的自律能力,至少能够暂时掩饰抑制自己的欲望。

综上,福格行为模型在这里我必须要改一下,因为他不能完整并且准确的体现出人类的的行为模式。

新的模型为:B=MATCSd 其中,C为Cognition(认知),Sd为Self-discipline(自律)。

为什么是认知,而不是道理?

这是因为,认知的概念比道理和思想的概念更加准确和具体。

至此,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已经完整的呈上。

但却又带给了我另外一个问题:

决定行为的五种因素怎样取得协同有序一致的状态,从而达成“共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