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学到了两个概念: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外部动机说的是人在做事的时候所采用的评价体系是来自于内部还是外部。
外部动机者采用的是外部评价体系,这类人对别人的评价十分在意,甚至会把别人的评价内化。他们在做事情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别人怎么看、怎么认为。做事的动力来自于外部,如为了博得别人的认可,为了金钱等。
内部动机者使用的是内部评价体系,对别人的评价不太在乎,他们做事的动力来源于自身,来自于内心深处的热爱。做事近乎本能,这类人做事的时候,比较尊重自己的感觉。
外部动机者由于做事的动力是来于外部,很多事情不一定是自己热爱的,自自己愿意做的,而是这样做了别人喜欢,或者是这样做了会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他们做事经常会感觉疲惫或缺乏持久的动力。内部动机者刚好相反,他们做事完全是自己的热爱和兴趣。所以,他们往往有持久的动力,而且能沉浸式的做,做事的效率和效果都会很高。
最应该引起警觉的是,外部动机者很容易迷失自己,不知不觉中成为别人摆布的对象。大家可能都看过的一个故事。说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打闹。一连几天,老人忍无可忍。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这个故事中,老人不知不觉中,让孩子为了开心而嬉戏打闹变成了嬉戏打闹是为了老人,成功的把孩子的内部动机变成了外部动机,达到了赶走孩子的目的。
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最常见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你这次测验有进步,我带你去吃肯德基。”“你这学期考试能进入前十,你想要什么我都给你买。”“你不好好学习,让我很丢脸。”家长不是想法设法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帮助孩子从内心找到对学习的热爱,让学习有内驱力,把孩子培养成内部动机者;而是让孩子觉得学习不是自己的事情,学习只是为了让父母高兴,为了去旅游,有意无意把孩子培养成了一个外部动机者。所以,我们应该多问问自己,现在做的事情,哪些是我们自己愿意做的,哪些不是;最初的目的是这样的吗?提醒自己保持初心,而不迷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