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过去的笔记,暂记录一下当时的思考:
1.烟蒂还是成长?
施洛斯是烟蒂风格,费雪是成长风格,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所以因人而异吧,每种风格都有其可取之处。
2.集中还是分散?
巴芒是反对过度分散的,费雪也是;过度分散,可能对冲了风险,但限制了收益,最多只能获得平庸的收益率。
但集中,意味着对投资者的认知有极高的门槛。大部分人其实不适合集中,但人往往高估自己,所以盲目的集中。
我看到雪球上一位散户,持巴菲特的理念(即合理价格买入优秀企业),但适度分散(10-20只)类施洛斯风格,我比较认同。
3.个股还是指数?
著名的巴菲特赌局,认为主动型基金经理长期跑不过SP500指数,证明巴菲特是对的。当然这是美股,散户已经基本被淘汰了。A股未必,散户众多,机构跑赢指数还是大概率。
从概率统计讲,宽基指数长期来看有8-10%的复合收益率,对于中美这样的巨大经济体来讲,似乎是可以保证的。所以普通投资者,选择宽基指数,长期来讲获取平均收益率是没有问题的。
选择个股,对投资者的商业认知要求很高,对于极少数这样的投资者来讲,当然获得的收益率会更高。运气也很重要,很多成功的投资大师,用后视镜来看,就是押中了少数几只涨幅巨大的大牛股,如果去掉屈指可数的几只,投资业绩就很平庸了。
4.杠杆还是拒绝杠杆?
这个问题也不是绝对的。对投资高手来讲,不是不用杠杆,而是不用“坏”的杠杆。所谓坏杠杆,就是虽然概率极小,但仍可能把自己逼上绝路(被迫平仓)的杠杆。而巴菲特用保险公司的浮存金,可以认为是加了“好的杠杆”。
5.赌宏观国运还是看微观企业?
这个问题也不是绝对割裂的。国运当然重要,巴菲特若出身在非洲,不可能成就其事业。宏观当然不能不看,它在方方面面影响微观企业的运营。但短周期的宏观不可预测,变量太多;长周期的宏观,又非人力所能控制;所以我认为,宏观不可不察,但属于不可抗力,微观企业至少能“尽人事”,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