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活到三四十岁才突然发现,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从来不是学历、存款、房子,甚至不是出身。有的人小学毕业文化,却在生意场所混得风生水起;有的人是名校的海归,却一辈子困在格子间。有人起早贪黑拼命干,也只能混个温饱;有的人喝茶聊天谈笑间,就能撬动千万资源。拉开人和人差距的那把刀,叫认知。
现在的人大都被困在认知茧房的三重门里:
第一重门叫“信息投喂”。底层刷短视频看家长里短,中产刷知乎看“人在美国刚下飞机”,顶层看内参报告和行业白皮书。算法比你自己更懂怎么驯化你:给你看让你爽的、让你焦虑的、让你以为自己“在学习”的,就是不给你看能捅破认知天花板的东西。
第二重门叫“思维懒癌”。普通人遇到问题只想找现成答案。孩子成绩差就报辅导班,工资低就想跳槽,生意不好就降价促销。这种直线思维本质上是认知的懒惰,就像永远只用螺丝刀修车的人,碰到发动机故障也只会砸螺丝。
第三重门叫“低级自洽”。月薪三千的嘲笑创业者“瞎折腾”,小镇做题家讽刺网红“不体面”,职场老油条diss年轻人“不能吃苦”。这些看似清高的姿态,实则是给自己混得差找借口。用道德优越感掩盖认知低下,是成年人最可悲的自我保护机制。
现在的社会系统,教育教人服从规则却从不教解构规则,媒体灌输焦虑却不给真解决方案,职场奖励奴性却打压创造性。普通人从出生开始,就被按着头往认知茧房里钻,明明是认知上的“低级自洽”,还美其名曰“成熟稳重”。
人人都知道认知重要,可怎么提升呢?
难,难在打破二三十年的思维惯性,就像让鱼意识到自己在水里。
痛,痛在要亲手掐死过去的自己。承认父母教的那套“好好读书找个稳定工作”是错的,承认追了十年的女神本质是消费主义洗脑的产物,承认自己引以为傲的“专业经验”在行业变革面前屁都不是。这种自我否定的痛苦,没几个人扛得住。
险,险在可能坠入认知悬崖。有的人刚看透职PUA,就愤世嫉俗直接躺平;有的人发现学区房的骗局,就干脆让孩子彻底放羊;有的人看了清婚姻本质,就彻底绝望不结婚了。
这个时代最残酷的战争,从来不是刀光剑影的商战,而是悄无声息的认知战。底层和中产为什么永远被收割?因为他们的认知,本身就是顶层设计的副产品。房贷本质是对未来三十年劳动价值的绑定,消费贷是对物质欲望的精准收割。当你在研究“怎么做”时,顶层人在设计“让你做什么”。但真正的高手,早就跳出了这个层级,看破了假象。他们可以穿着拖鞋在菜市场砍价,也可以在五星酒店谈笑风生。关键不在于身份标签,而在于能不能一眼看穿社会的游戏规则。
月薪三千和年薪百万的差距,也许三年就能追上,但认知层级的差距,可能三十年都跨不过去。有人活到四十岁才看懂社会规则,有人十五岁就摸透了人性规律——这才是世界上最绝望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