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7岁,是个动物迷,家里形形色色有关动物的书不下几十本。可是新入的这本《动物在哪里?》依然让他痴迷,简直成为家中动物童书top1了。其实他现在是独立阅读纯文字的书,可是这本绘本他还是时不时的翻开看,要不是太大了不适合拿去学校,恨不得背到学校去看。
我问他:这书好在哪儿啊?你那么喜欢?小朋友说:这书页数很多,很多洲的动物都有,颜色也很好看,而且有关于动物的理解。我问:啥叫关于动物的理解啊?他说:就跟百科全书那样似儿的。
我拿来翻翻,觉得小朋友真不错,几句话就概括了这书的精髓。别说他,我翻了翻都爱看。这书装祯精美、内容经典,可以算是藏书级别的童书了。小朋友书很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不适龄的书我都送人了,可是这一本绝对可以当作传家书传给下一代的。
1、这书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美
忘了哪个专家说的了,大意是培养孩子感受力才会让他在今后的生活中有生命力,会生活、能感知幸福。而感受力,尤其是对美的感受力,真的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能打小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慢慢渗透。
而《动物在哪里?》这本童书真的是每一个小细节都让你体会到它的小美好。
这书文字作者是法国著名童书策划人维尔吉妮·阿拉德基迪,插图作者是法国著名科学插画家艾玛纽埃尔·楚克瑞尔,她的画笔法精准,有19世纪博物学家的复古画风。这两位法国作者给这本童书奠定了一种法式的easy chic的基调,看似风轻云淡,可是魅力却无法阻挡。
书是大大厚厚的一本,却不笨重,拿在手里很有质感。装订很科学,书虽然厚,可是每一页都很好翻,很容易就摊平铺开来看,不会让你费劲吧啦的用手压着,而且很结实没有掉页的危险。纸张是哑光材质,厚实柔软,一种低调的高级感,边缘钝厚温柔,翻页的时候手感很好,不用担心会割伤手。(那种被新书锋利的边缘割伤手的痛你懂吗?)
这书没有高饱和度的浓烈色彩,整体颜色基调丰富、精准、柔和。比如,我很喜欢的安氏蜂鸟这一小图,配色艳丽明快,嫩黄绿、绿、深绿、水红、水粉、灰粉、嫩黄、靛青、棕色……颜色层次丰富而分明,色调柔和,有种温柔的马卡龙色的感觉。
再比如这张北极熊,北极熊大家都知道是白色的,而我们去极地馆看它的时候,你如果观察够仔细就会发现,他腹部脖子等部位是淡黄色的。这幅插图上几抹淡淡的黄,精准又传神。
《动物在哪里?》还有一些小细节设计的细致入微。你可能都不会注意到,可是就是觉得看起来很舒服。比如,纸张的底纹设计。这书把动物按照天空、陆地、水中来分类,而这三类的纸张底纹设计都体现了各自的特点:天空是淡淡的雾蓝色,有精致的祥云花纹;陆地是淡淡的嫩黄绿色,均匀排练的小三角花纹好像是山脉一样;水中是淡淡的水绿蓝色(原谅我的词穷,真的找不到词来定义这样细腻丰富而准确的颜色),小小的浪花花纹很可爱。三种页面并排来拍一张看看,就可以体会到这书的用心之深。
说到这不禁又想起来个故事。
国学大师王国维是古董爱好者,有一天请溥仪来家做客,就拿出自己的收藏请溥仪欣赏,溥仪看看说:假的。王国维不服气,拿出去请专家鉴定,果然是假的。大师服气的请教溥仪是怎么鉴定出是假的,溥仪说:我也不懂什么鉴定方法,就觉得跟以前我家里的不一样。
大写的服气有没有!这就叫对美的感受啊!哪怕是日后学富五车、一肚子知识,可以长篇大论的说明什么是美,也不如打小在好东西里熏着长大的对美的感受敏感而深刻啊!
2、这书可以让孩子体会科学的严谨
《动物在哪里?》从不同的维度介绍动物,系统严谨,却又精炼易懂。
这书总体上根据地理位置、按照七大洲加两极9个板块来写的,每一个版块的动物都按照陆地、天空、海洋来分类。同时将动物的分布精确的标记在相应的地图上,看的时候脑海里会对动物自动的进行地理位置归类与追踪。
一方面这书按照时间维度,从几十亿年前开始说到现在,寥寥数语将动物在时间长河中的几个阶段的演化说的清晰而简单。我们可以看一下这页的图片,最后还贴心而细致的提示:书中图片不完全按实物比例绘制。处处透着科学的严谨。
另一方面这书还按照地貌的不同将动物进行了分类。全球有草原、林地、阔叶林、泰加林、极地和苔原、山区、热带雨林、热带稀树草原、沙漠等等不同的地貌,这些不同的地貌区的动物也是不尽相同的。
比如这张热带稀树草原地区的图片,有没有很眼熟?这不就是著名的动画大片《狮子王》中辛巴一家三口吗?下边那棵看起来干巴巴的树不就是大祭司老猴子住的那棵树嘛?以前只知道这片子是在非洲草原拍了10年才拍出来的,现在终于知道了原来那叫热带稀树草原啊!
最后,你也可以很方便的在书后按照拼音索引根据动物的名字查找。页码标记的也很细致,加粗的页码是地图插画页,不加粗的页码是文字介绍页。
3、这书信息量丰富,我看了都大开眼界
目前全球大约120万种地球动物,《动物在哪里?》选取了其中的240种,包括哺乳类、鸟类、节肢类、爬行类、鱼类以及软体动物等。那些见也没见多、听都没听过的动物咱就不说了,就连那些我们自以为很熟悉的动物,在这里都让你发现了新奇的秘密。
比如,大熊猫,咱们的国宝,爱吃竹子,地球人都知道吧?小时候有一个时期箭竹开花,大熊猫饿死了不少,全国人民还组织捐款来的,我还把自己攒了好久的零用钱捐了出去。看了这书我才知道,原来它居然是被划到肉食目里的……
再比如,蚕蛾,蚕宝宝它妈。我在山区长大,这个很常见,每年到季节的时候都会把人家整个家族吃个遍——蚕蛾、蚕宝宝、茧蛹,每一样我都爱吃。小的时候还上山去拦蚕茧,就是去找人家放蚕人采剩下蚕茧,回家剪开来里边就是茧蛹,有的时候还会是没长成茧蛹的蚕宝宝。看了这书我才知道,那个茧壳居然是蚕宝宝用一根丝绕成的,而这丝足足有1500米,真是让我有一点点动容。
《动物在哪里?》跟一般的童书比稍稍贵一丢丢,可是值得啊!我儿子看,我也看,多年以后还可以给我孙子看,这不就是传说中值得投资的传家书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