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女同志找一个比自己大八、九岁,十来岁,甚至二十岁的男同志为伴?记得年轻时,自己不喜欢的人约我一起散散步,就赶紧跑路。还不如跟着舍友们去逛超市!后来自己结婚了,想一想,其实找一个知心的,志趣相投的人为伴也挺好的,最重要的是有默契,三观相合,今后度过的每段时光都是祥和的,年龄差也不是个大问题。
之前,对问题没有过多的深入研究,一直认为凡是带“中央XX ”“XX 大学”字样的都比较权威,肯定正牌,好的,没得说!后来发现不尽然,比如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好像是个三本,主要是为在职职员提供继续教育的学校。后来,我不再人云亦云,明白要想了解清楚,必须深入调查,不能偏听偏信。我知道所有大学都有分类:分全国重点,985、211大学,省重点,每层又分一类本科,二类本科,三类和专科。第二主要看:录取分数线,录取分数线决定这个学校的热度,录取人数决定了这个专业的热度。第三,不同学校针对不同地域招生人数也不同。第四,填写志愿分第一志愿优先选择。为什么这些知识,我报学时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貌似老师没有指导怎么报名,貌似没有考高分,没有给老师争脸,其他学生的报考都无所谓。多年之后,发现事情都忘干净了,一个人给另一个人留在脑海中的印象存留的比较久。我们自己永远不能拿自己的人生当儿戏,每一步棋都关系着之后的路途顺不顺利,乃至最终结局。当初傻乎乎不在意的事,到后来才发现很重要,竟然不知道去放档案?在父母的羽翼呵护下,只知道听命于是,不知道自己奋进,父母能帮你到几何?为人父母,教养后代,孩子能做到的千万不能帮,帮了一次,下次都有依赖心理,反正有人帮我。坐等就是了。教养孩子理应早成熟,自己的事自己去办,不明白的事自己去搞明白,自己想办法,想各种渠道,去弄清楚,去想清楚!因为自己的人生路最终还得自己走,早成熟,早规划,别人做主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生拉硬扯没道理,终极还是自己做自己。
我一直在反复思考的第三个问题是:家庭养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到目前还没彻底想明白。可我一直秉承的理念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使命要完成,不应该为谁活着,更不应该为了谁而放弃追求理想!如果过于夸大反哺之恩,则民族复兴无望。那天看到《读者》里有一篇文章写的挺好,三十多岁理应计划着五六十岁不能再靠出卖劳动力赚取经济来源。所以说,人生的关键期从20岁到50岁也就三十年,如今的我黄金周期过去了一半,貌似自己还是当初的模样,何其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