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确信,游戏对孩子成长的作用被很多人给大大低估了。
前几天我分享了我们和孩子在她小时玩过的一些游戏,就有一些朋友邀请我再多讲一些。今天就分享关于故事在孩子童年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以及有哪些好玩的故事形式可以利用,算是抛砖引玉吧。
一、说到讲故事,首先要讲讲儿童的语言发展规律。
0-3岁宝宝语言发展的特点:一般来说,宝宝在8个月时会无意识地发出“爸爸、妈妈”的语音,到1岁时会发出22个字音。1岁以前处于语言理解阶段,主动语言比较少,这个阶段属于前言时期。1岁以后,进入单词词句阶段,说得较多的是名词和动词。1岁半以后,宝宝的语言发展进入了多词阶段,先是两个词语放在一起双词阶段,到了2岁半左右,进入电报句阶段,他的嘴里不断地蹦出新鲜的词言,而且逐渐地能说出复杂的完整句子了。
二、3岁前,宝宝玩哪些语言游戏,更能促进宝宝的语言表达能?
一岁前宝宝。这个阶段,多是妈妈说,宝宝听。可以为宝宝放童谣、儿歌、哼唱摇篮曲、对着画册学各种动物的叫声、摇各种形状的手铃;照顾宝宝时,告诉他现在妈妈做什么事。妈妈多说,宝宝多听,就会储存丰富的语言资源,慢慢地也会模仿声音。
1~2岁是宝宝学习说话最快的阶段。1岁以后,妈妈可能会发现,即使宝宝一个人玩时,也会自言自语,嗯嗯哼哼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时很好的玩法有:让宝宝指认身体部位;家里的玩具,和孩子一边玩一边指认;念儿歌的时候,让宝宝指认里面的人物;吃了好吃的,结识了新朋友,就这些事情提简单问题。比如:“今天你都和谁玩了?玩什么了?”让宝宝简单回忆后回答,既锻炼了宝宝的记忆力,也考验了宝宝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2-3岁宝宝处于语言学习突飞猛进期,可以让宝宝复述简单的故事,故事情节有大变动都无所谓。那就顺着往下编好了。讲故事、念儿歌、和宝宝聊天、给宝宝提问题让他回答,都是很好的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三、孩子过了3岁,讲故事的方式就应该更加多元有趣。
除了多给孩子读儿童故事、绘本故事、神话故事外,我们还可以与孩子一起编故事、演故事,不仅更好地锻炼到孩子的想象能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亲子关系更加亲密,而且当孩子遇到一些困扰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透过有针对性的故事隐喻、情节来陪伴支持到孩子。
1、现有故事改编续编。可以和孩子将一些现有童话故事、绘本故事等改编或续编,全家人一起参与,每人编一个,或者每人编一段形成一个故事。同一个故事还可以今天编一段,明天再续编一段,或者今天编一个版本,明天再改编另一个版本。同一个故事的开头,可以发展出N种可能,好玩的同时对思维的扩展特别有帮助。当然也可以改编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如果将孩子、家人或朋友的名字改编进故事中,再演出来,那会更加好玩。
2、利用卡片编故事。提出找不同的卡片、不同图案,甚至杂志或商品上的图案都可以,每人选一张。第一个人从自己的卡片开始,编一段故事,第二个人再把故事接下去产,再把自己卡片内容编进故事用里。要求每个卡片间的过度要顺畅,而且要符合逻辑。神仙鬼怪什么风格都行啊,没有什么不可以,只要你能想得到!
3、魔力道具。适时使用道具,比如一块阿拉伯飞毯(毛巾),孙悟空的金箍棒(晾衣杆),魔法棒(筷子或铅笔),一顶神奇的帽子,或被施了魔法的戒指,可让故事更有趣味,一起来编个王子公主的故事,或者编个打怪升级、国王、勇士、阿凡提的故事,你觉得怎么样?要不然每天一样试试看?
4、把安全教育融入故事。我孩子小的时候,家里安装的煤球炉,担心她烫着,就编了一个小狗不小心碰到煤球炉烫到的故事,并让她自己摸摸那个炉子(当然保证不会太烫),她一下子记就住了,每次路过煤球炉都绕得很远。哈哈!之前有个朋友家2岁多的宝宝,有段时间老是隔着阳台栏杆往下扔东西,我们一起编了个苹果宝宝不小心掉到楼下的故事,而且把真苹果真的“掉”下去,然后带他去看楼下摔烂的苹果,后来他再也不扔了。还有孩子喜欢捅电源插座等,这些安全问题,除了家长要特别注意提前排除隐患外,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教育也是很不错的方式。
5、互动故事。孩子讲的故事一般也是他的内心写照:比如她说“有一个小兔子,蹦蹦跳跳去上学,可是找不到妈妈了,妈妈被大灰狼吃掉了。”那你就明白了,这是他的分离焦虑,他在幼儿园的时候很想念妈妈,也很担心妈妈。你就可以再讲个妈妈怎样“打败大灰狼的英雄故事”,也可以让孩子去演一个故事,比如让他演爸妈或者老师怎样打败大灰狼保护安慰小兔子的故事。这样,在故事的演绎中,孩子的焦虑得到释放,而且获得了很多力量感,和应对面临困扰的能动性。
6、家人的“真实故事”。孩子喜欢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真实故事,尤其是童年糗事或爱情故事特别令他们着迷!当然有时也可以针对孩子的状况现编,当然这是很考验你的“胡扯”的能力的。不过,故事的魔力那么大,非常值得试试,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