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上期
带着思索一并走进了邓福邦先生的翰宝隆美术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幅巨作《秦山得道图》。整幅画面,巍峨端祥,苍松间瑞云升腾,一位智者和后生在谈古论"道”。我们也在优雅的环境中颇受感染,浮想联篇。不觉中跨进了他的秦山之境。采访中谈起他与秦山约定之事,并知道他还是个"山里人",邓福邦青少年时就生活在河南最西部名叫灵宝豫灵的杨家村。此处被三山一水护围着。南靠逶迤的秦岭,东西护扶着皇天塬。对面沐浴着大黄河,远方眺望着中条山。活脱脱一个窝居于金盆中的人。
人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邓福邦和他的故乡人祖辈就此享受着上苍给予的庇佑和甘霖。此地人杰地灵,山青水秀,历代都是人们生活的富庶之地,再加上这里又是豫秦晋三省交界,洛阳至西安的必经官道。函谷与潼关各驻守一边,商贸来往、人文交流十分畅通和便利。各类出土文物记载和召示着灵宝豫灵曾经的劫难与辉煌。历史上汉代四知清名的杨震和他的子孙就繁衍于此。太子含怨屈辞山前泉鸠里,采杏西塬面若桃花的杨玉环,贯有"吳带当风"美誉的中国山水画祖师、人物绘画”冠绝于世"的吳道之,三国奇智解鸡助的杨修,战东京古槐挂甲的李世民等均在此留下千古美谈。黄老学在此深拥民心,黄帝、老子、大禹、女娲、夸父等的遗迹比比皆是。老百姓都自豪地称道:一镢头下去就可能刨出一个朝代。可见此处的文化内涵要有多么的深厚。这里还有一座河南省海拔最高的道教名山一一亚武山,此山是大秦山北麓的余脉,她东望岱岳,西瞰太华,南跨伏牛,北望中条。像一只伏望北方水洲的巨凤大鸟,背负着中华道教尊神玄武。〈山上正殿为玄武大殿)。整座山体花岗岩结构,嵯峨威武,锋锐驚天。植被丰茂,古松绵延。华厦胜境之优势随处可见。她既有南岳之秀,又有北岳之雄。是喜画人一部天然的范本芥子园。只要窥其一二,即悟"道法自然"。她更像一条龙脉,自西向东横亘在那里,提携着黄河与长江,统领着北方和南方。这就是秦山,中国最伟大的山。在她的深处并开启着一场命运与人性的交织,苦难与超脱并存的历史大戏。邓福邦艺术的思维根基就建立在自然与社会环境之中。加上他对老子道德经的现实研习,对黄河文化、黄帝文化以及人文学科的思辩,对艺术的产生、升华有了更理性的认识。並萌发了让中国书画这门国粹艺术如何去接地气去服务时代,服务百姓。让人们从身边熟悉的地域和素材中感受到由自然而升华到艺术品的创作过程。从而提高大家的艺术审美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