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悲欢离合、泥泞琐屑都被蒙上了一层诗意,时代改变带来的创痛和撕裂,也似乎最终变成了走走停停过后的一抹感伤。富春江畔的远丘淡影从容的在观众面前扫过,伴随着人间无常的悲喜,交织并行在平和的镜头中,一副纯净的家庭史诗徐徐展开。
“饭店代表市井江湖,渔民代表诗和远方,建筑工人代表时代,赌徒代表了这个城市的地下,这样一个城市才会更加立体。”影片中的四兄弟,不仅仅代表的是一个家族,更是凝缩了巨变城市的缩影。其实回望整部电影剧情,你会觉得无非又是家族赡养老人的“伦理大戏”,但顾晓刚通过自己的独特美学,把这样一个最普通的家庭纠葛,拍的模糊而轻巧。不夸张的说,所有的故事情节,镜头运动,甚至主题,都是在为审美服务。整部影片氤氲着这散文诗式的雾气。
《春江水暖》中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影片中的长镜头不仅仅增强了叙事感,与前文中提到的《富春山居图》相呼应,平添上一抹古典山水画的色彩来。导演顾晓刚说道:“只是我们找到了绘画和电影两种语言能交汇的一个中间地带,让不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人,也能进入这样的语言。”中国山水画的叙事,就在于“人物共享时空”,在一个统一时空中产生了并行叙事,岑峦叠嶂。首先是老四和恋人走过来,镜头向上摇,顾喜和江老师出现,最后又落回老四和恋人的正面亮相;又比如冬天山林中的一个镜头,先从康康的睡觉开始,像是一个梦,在很大的一片雪山里,他和父亲两个小小的人影正在往上走,镜头跟着他们的行走慢慢摇上去,茫茫的江面上,老二和妻子在捕鱼,画面随即进入这片山中,树下顾喜和江老师正在拜堂。所以影片中运用的并不算传统意义的电影语言下的长镜头,更像是通过巧妙的人物和场景调度完成的一次蒙太奇转场。影片不仅叙事基于绘画原理——采用“共享时空叙事”,增加了电影的流动感和丰富性,剪辑方面也遵循绘画理念,从而形成独特的长卷蒙太奇手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影片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河与船。生于富春江畔的人们,长久以来延续着“靠水吃水”的传统。水波荡漾,粼粼波光,渔民撒开渔网,兜住欲望。所有人的命运,都似涓涓向前的河流,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一条街,一条窄弄,一弯溪流,载着它的过客和故事,来来往往地度着缓慢流动的年年月月。每个人都是别人生命中的过客,只留下湿漉漉的记忆;但在家族概念之中,每个人的生命又必须和其他人交织在一起,扭曲,逐渐变成规整听话的样子。老大向河神许愿,放生金鱼,老奶奶被找到的时候,就是在船上漂浮。这就像她一生故事的映照,家人让她嫁到哪里去,嫁给谁,她就听话。生了四个儿子,自己老年痴呆时却无人赡养...第二代人同样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结尾重复,构成一个完整的闭环。一生很短,却又很长,脆弱,就如同碧波荡漾的河面上漂浮的一叶小舟,如同浮萍,无靠无依。
或许对世界来说,我们只是妄想渡海的蜉蝣,被时代的洪流裹狭着,但人又是坚韧的,洒下希望的种子,来年春,吹又生,生生不息。
又是一年春江水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