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我面前的是一个16岁的男孩小峰,上高一年级。在父母的再三要求下,才同意来看心理医生。焦急的妈妈坐在旁边介绍,说这孩子考入高中时是全校前十名,现在不知为什么,学习成绩已下滑到班上25名,也很少与父母说话,有时把自己关在小屋里,不让父母进去。这个月底有一次重要的考试,小峰却突然对父母说不想考试,也不想上学了。望子成龙的父母一下乱了方寸。“要是不上学,这孩子一辈子不就完了吗?”妈妈伤心得哭了,小峰却面无表情。在后来的单独交谈中小峰告诉我,他从小学习就很好,父母也以他为荣。中考他发挥出色,以名列前矛的成绩被重点中学录取。他的进步越大,父母的期待值也越高。才上高一,他们已经在商量如何省吃减用,为他将来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存钱。妈妈每天跟他说的都是学习,只要有同事的孩子考上重点大学,妈妈就会作为例子来激励他,还说:我们小峰也不比他们差,你好好学,让爸爸妈妈也扬眉吐气一回。父母的脸色就是成绩的晴雨表,如果有一次考不好,家里的气氛压抑得小峰只想逃出去。“阿姨,我以前对考试不太在意的时候,成绩反而不错,也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现在,只要一有考试,我就会想考不好怎么办?我让父母失望了怎么办?。由于精力不集中,有好几次都把会做的题作错了。我觉得不是在为自己学习,是为父母的面子学。而且他们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我真后悔中考的时候考了前十名。现在,我妈妈动不动就说,你中考能超过他们,现在只要努力,也一定没问题。为了降低他们的期望值,我故意在他们面前不好好学习,说我不想考大学了。等他们睡觉了,我才关在小屋里偷偷学习。”原来,外表对学习满不在乎的小峰,其实心理压力很大,父母失望的眼神使他对考试越来越恐惧。每一次考试似乎都是在为父母的荣誉而战。生活对于他来说,就是学习加考试,毫无乐趣可言。通过几次的家庭心理治疗。父母意识到他们的殷殷期望反而扼杀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小峰已产生了厌学心理。父母理解了小峰,小峰也与父母停止了对抗,建立了良好的交流途径。现在,一家人除了谈学习,也谈谈社会新闻、体育和学校里有趣的事。在学习成绩提高的前提下,父母同意小峰自己安排时间,可以看看他喜欢的体育比赛。小峰终于不必躲在小屋偷偷学习了。
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千军万马挤在了高考这个“独木桥”上。在社会公众和父母眼里,只有上了大学才是成功,否则就是失败。为了上大学,老师、家长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经常接待一些将要参加高考或中考的学生,说他们自己平时的学习成绩还可以,但一遇到重要的考试就“砸锅”。有一部分学生越是重要的考试发挥得越不理想,一些学生甚至在考前或考试期间出现明显的躯体症状和心理反应,如失眠、头痛、食欲减退、频频上厕所、浑身出汗、受发抖、过分担忧、思维阻抑、判断能力下降等。这种在考前或考试期间出现生理心理反应阻碍考试正常发挥的现象叫作考试焦虑。部分家长和教师往往把学生考试不理想归于动机不足,因而就加强管理和督促,有的家长反复的给孩子讲高考的意义,目的就是增强动机,结果导致了考试焦虑。其实学生最烦的就是家长的唠叨。关于考试或高考的意义学生比家长更清楚,唠叨只会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要想考出理想的成绩,除了平常的积累,卸掉心理包袱,比较轻松的上阵也是关键因素。家长要先放松,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孩子才会自我减压。适当的娱乐反而会提高学习效率。
敬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