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阅读这本书,谈到为何很多扶贫政策,无法挽救贫穷?当中有很多的洞见:
很多国家,为何持续性的贫穷?比如印度和非洲某些国家。
他提出了有三个最大的问题:
1.不注重健康。
很多父母,没给⼩孩驱⾍,没⾷⽤加碘⾷盐,没喝到⼲净⽔,没有打疫苗,导致⼩孩发育有问题,从⼩属于先天不足后天养育不佳。
2.不注重教育。
没有强制的义务教育,导致很多孩子的核心能力不足--读、写、算。未来即便是想要逆袭,连最基本的信息输入,都无法做到的话,那逆袭的可能性为零。
3. 不注重风险管理。
一旦家庭有一个大人,陷入风险,无论是健康风险、自然风险、还是经济风险,都是无法承受的。比如有人生病、干旱导致颗粒无收、或者是经济大环境的失业,造成了一个家庭迅速走入衰败,而昂贵的高利贷,最终成为压死这个家庭的稻草。
目前,在学术界有很多争议,到底要不要扶贫,以及如何扶贫?
最近, 我所在的高中校友会--苏州分会在讨论:如果为120周年献礼,需要我们捐款支持,是要为母校设立助学金,还是奖学金?
我们不约而同的都选择了助学金。因为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认知:现在,越贫穷,越难以拿到资源和奖项。
虽然大家过程中,有些疑虑争执,助学金的设立会损害尊严和学习动机,也会带来可能冒领、造假文件的风险。毕竟曾经有过,家庭还算富裕的学生,为了购买高档手机,去申请助学金文件造假。
但我们都坚信,这样的情况可能是有,可我们的目的不变。只要做好反馈机制,就能规避。即便规避不了,这也是一份爱。
我初三时期,曾经有一段时间,因为家庭变故,受过很多亲人和朋友的帮助。他们春风化雨,硬生生的,在自己也有些贫瘠的土壤中,取水、早起,帮忙父母一起浇灌我这朵生命之花。虽然不多,但确实是雪中送炭。
那时候,虽然我并不成熟,物质上捉襟见肘, 但是他们的举动、父母的感激,让我心里充满了感恩和力量。所以,现在的我,内心总是有对公益的一股温度。
那时候,即便是最困难的时候,只有钱吃主食的时候,我也没有申请过助学金。我一直觉得助学金,是给没有主食吃的孩子设立的。在大家印象里, 都觉得我特别特别瘦。
【L型决策者假定】:根本不存在贫穷陷阱,只要你足够努力,就一定能摆脱贫困陷阱。潜台词就是你贫困, 是因为不努力。所以,穷是因为懒惰,并不需要帮助。资助只会滋生依赖。这种情况可能存在。
【S型决策者假定】:在贫穷陷阱之外,你是越努力越幸运。但在贫穷陷阱之内,你越挣扎用力,捆绑的越紧反而越是逃脱不出贫穷的漩涡。一次性的资助非常重要,毕竟你吃不饱穿不暖、哪有力气再去学习和上工,没有协助哪能站起来!
都有一定的道理。这时候,决策取决于你看世界的方式和你的生命历程。因为我自己有过困难的经验,所以我是坚定支持S曲线的。
对于我来说:唯一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改进以及该什么形式,去走这条路?而不是因为有人沿途撒了些垃圾,就连这个目的地都改变了。对于教育而言,奖学金有存在的必要,那么助学金更重要!
我的亲人们教会我:你的小小薪火,可能是他人的唯一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