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里的墙》D89
这本书是妻子两三年前买的,她说写的很好,推荐我阅读一下,我一直没有在意,当时雄心勃勃,喜欢看投资理财和成功励志的书籍,随便翻了几页,感觉不是自己的菜,一直也没有沉下心来读下去。
上半年的时候,看到了古典的又一本畅销书《跃迁》,我自己买的,一口气读完,感觉古典的思想还是比较符合自己的口味的,还想重新认识一下《拆掉思维里的墙》,就重新拿起了这本曾经怎么也读不下去的书了。
从七月到十月,是我比较懈怠的三个月,无论运动,阅读,写作还是自我激励都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我也搞不清自己到底是怎么了,难道真的因为妻儿不在身体,感觉没有监督就自我放纵,没有自律了吗?整个生活与工作状态都极其不好,在这种状态下断断续续的阅读《拆掉思维里的墙》,阅读的时候感觉书中的理论及案例真的不错,有时候自己也有一股做自己的冲动,也想拆拆自己思维里僵化的墙,但最终还是回归到真实的生活与工作中,其实现在的生活与工作自己已经很满意,也比较喜欢的,还没有真正促使我改变的契机。
因为断断续续看了两个月,在今天看完后回过头来想想看完这本书到底收获了什么,脑海中竟然找不到一丝一毫的印象,阅读时的感触,感想,冲动统统消失不见了,好像这本书我白读了一样,再仔细的翻阅了一下目录,还有自己阅读折角的地方,也就能回忆去最近一周阅读的“等待成本与穿越成本”,“价值与价格”等古老师的概念与案例了,一本书阅读的时间太长了不一定是好事,不会因为你长时间的阅读而印象深刻,只会让你在时间流逝中渐渐淡忘,这让我想起了《这样读书就够了》和《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关于阅读的方法与理论,也许我就在践行书中的反面案例,无论什么知识,不是我们读过就变成我们的知识,不反复的运用,知识永远是知识,最多变成一种装逼的素材,不能成为我们真正的技能;关于“等待成本与穿越成本”,“价值与价格”也只是近期看的才记住了,但记住是最不可靠的,在生活中多运用这两个概念,多思考生活中关于这两个概念的事情才是我们的收获。凡事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时就列举两个成本表,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做出决定;当面临价值与价格选择时,也列个表看看价格还是价值的取舍,让我们深入了解自身也了解事情的真相。
《拆掉思维里的墙》是一本关于幸福的书,在书中可以看到很多温馨与励志的案例,也可以找到自己的方向,最后需要做出改变的却只能是我们自己,无论看过多少成功的案例,如果我们自己不去行动,成功最后成为眼中羡慕的别人的成功,路已经在脚下了,至于怎么走,没有人能强迫我们,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