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女儿抱怨“天天在家吃,吃腻了!”;周四我要值班下班很晚,女儿提议“那天就是我们一家外出吃晚饭的日子!”我们夫妻两人都不能做饭时,女儿总是兴奋地说“我不跟你们出去吃,我会叫外卖的!”此情此景,我多少有些落寞和伤感,我何苦要坚持做个“马大嫂”呢?
虽有牢骚,但我还是尽量每天奏响我的厨房交响乐,根据女儿的喜好咸淡和身体的营养需要努力着。有一阶段突击工作实在很多,老公也是忙地不可开交,我们身心俱惫下和女儿商量:“近期我们很忙,本周你晚饭就在外面解决或者叫外卖吧。”女儿爽快地答应了,两天后的晚上,女儿很不高兴地叫到“中午在学校吃,晚上在外面吃,你们会失去宝宝的……”我们很诧异,心想这次索性满足你,反而不开心了,我们感慨“现在的孩子真是难伺候”。周三我挤出时间烧晚饭,女儿自然地感叹“还是家里的饭菜清淡,一家人吃饭到底温馨。”此后,女儿想单独吃饭提前告诉我们外,我们尽量保证在家吃饭或者一家人一起外出吃饭,如果工作需要也必须保证有一人负责烧饭和陪女儿吃饭,一周内出现3次以上没有全家一起吃饭的情况,女儿的情绪就会低落,会抱怨“我们家人情商太低……”。
近期看到婉兮和武志红的一篇《厨房冷清的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的文章,豁然开朗,女儿的情绪波动完全可以理解,结合文章和我自己的感受,深刻理解“一所房子,总要有些烟火气和油烟味,才算得上是一个家。”的真谛,也是提醒为人父母应该重视的教育价值。
现代很多家庭厨房是摆设,最多烧早饭和开水,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要么到自己长辈那里蹭饭,要么在外面马虎解决,究其原因,实在是很忙。难道真的这么忙吗?我们可以看看香港第一位女特首林郑月娥,在近日的专访里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两个孩子小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请一个工人,煮饭什么事都是我亲自做。” 林郑月娥1980年加入港英政府政务职系,儿子出生时,她的事业也正处于上升期,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并不少。可即便如此,她还是亲自操刀下厨,精心准备着两个儿子的一日三餐,并陪着他们一起吃饭,因为她认为这非常重要,孩子要感觉到妈妈是照顾他们的。可见现在很多年轻爸妈不是时间不够,而是认识没有到位;不是自己不会做饭,而是没有认识到做饭是爱的流露和表达;不是不爱孩子,而是没有找到表达自己爱的途径和方式。
我在阅读《厨房冷清的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文章时,眼前不时掠过某些孩子的身影。单亲孩子小王,倔强而暴力,好动好斗,当我问及“你妈妈怎么关心你时?”他扭着脖子,斜着眼睛吼道“我没有妈妈,我没有吃到妈妈烧的一顿饭……”而那个离异的妈妈经常买很多东西给儿子;新苏州人小林,聪明敏感的女孩,逆反严重,爸爸来校处理她的违纪事情时,她叫到“你们关心好吗?我早上吃什么,晚饭吃什么,你们知道吗?你们真的这么忙吗,你们就是忙在麻将桌和酒桌上……”她的父母辛苦地经营着水暖门店;还有好多孩子,家长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放学回家,因为放学后孩子就去补习机构,而孩子呢,上课时睡觉,作业马虎,脾气暴戾,这样的孩子会幸福吗?这样的家庭会幸福吗?
《厨房冷清的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写道:“那些看似普通的饭菜,提供身体的成长养分,更给予心灵发育的爱与能量。热热闹闹的煎炒炖煮声里,藏着一个孩子的安心和幸福。他们还不懂得判断世俗眼光里的价值高低,衡量标准只顺从于感官体验和内心感知。要知道,舌尖连通着心间。”是啊,父母的爱是无私伟大的,也是抽象无形的,孩子只能从感官中去感受,在陪伴中去体会,从饭食衣裳等关怀中吸收。
孩子不是喜欢外面的饭菜,而是满足好奇和新鲜,是味蕾的需要,也可能是缺爱后情感需要满足的转化;孩子喜欢家里的饭菜,那是家人的关怀,那是亲情的流动,那是体会幸福的滋味。《厨房冷清的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的最后一句“一个家庭好不好,看看厨房就知道。”值得大家思考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