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吃山楂,在现代人来看,大部分的记忆都是超市里包装好的那种,或者冰糖葫芦的喊叫声,花钱买回家,吃就行了,可是在我的记忆中,吃山楂记忆最深的一次发生在儿时,母亲带着我去砍柴的时候……
我的家乡在长江之北、淮河以南,安徽的皖中地带,那一年夏秋时节,山上草木青黄相间,已到了砍柴的时季。安徽南方的村子里,做饭用的是土块、砖头垒起来的土灶,烧的是山上的柴火。从小在记忆中,爸爸都是每年过年才见得到,只知道他在外面打工,过年回来后老是说我和哥哥学习的事,管这管那,心想回来个几天还不消停,那时候就盼着爸爸早点出门去,剩下妈妈在家“放养”我们,悠哉悠哉!年小的我,那时怎能明白成年人的辛苦,总是感觉爸爸在外面大城市,好光荣,也无法体验妈妈一个人在家带我们和照顾年迈腿脚不便奶奶的辛苦。
那一天,妈妈带上我一起到离家还较远的山上去砍柴,脑子里依稀还记得妈妈弯着腰砍柴的身影,汗水较多,而孩童的我无忧无虑的在旁边玩耍着,总感觉妈妈很伟大,无所不能,今天也不记得那时年幼只有五六岁的我是在那听说山上有山楂树的,好端端的我向母亲耍起了赖,哭着嚷着说要吃山楂,记得母亲哄了一会儿,就去山腰附近找去了,不一会儿功夫,竟手里拿了几个回来。说实话,今天我也无法知道当时山楂的味道,只是在成长的道路上忘却了太多的人和事,唯独这件事始终深深的扎根于脑海中记忆深处,不曾忘记。读了朱自清的《背影》,也想起了妈妈的山楂,天下父母的爱是不是都一样,那样无私与全部,没有一点点杂质。
回忆起这件事,我是深深的懊悔,感觉自己当年为啥不能早点明白母亲的辛苦,为啥要无理取闹呢,也许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从后悔某些事情开始的吧!想想在那个经济还比较匮乏的九十年代,大部分农村的妇女是很辛苦的,一边要忍受丈夫不在身边、遇事无人商量的孤独,一边还要面临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日常家庭琐事,上有老人要照顾,下有小孩要教育。妈妈虽然文化不高,但为人亲善,性格温和、和睦邻里,以身教代言教,培养教育了我,如果没有妈妈为我摘山楂的儿时呵护,我也不可能能够在母爱的沐浴下健康成长!今天的我也成为了一名父亲、国家公职人员,未来的某一天,我会为孩子们讲奶奶摘山楂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