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麻醉疗法,又称“针刺经络穴位麻醉疗法”,简称“针麻疗法”。它是根据经络理论,按手术要求循经取穴,辩证运用针刺手法的一种麻醉方法,具有手术时病人完全清醒,术中生理扰乱少,术后机体康复快等特点。这一疗法是继承和发展中医学所取得的一项新成就,也为应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经络理论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针灸不但不痛,它还有一个主要的用途——镇痛,可用于麻醉。针灸可以镇痛麻醉的机理已经在现代医学研究上得到证实。由于其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国内外的镇痛研究中占有重要席位,甚至在高难度心脏外科手术面前,也发挥出非常有效的作用。1月31日,麻醉医师葛鑫与中医科苏东方副主任中医师合作完成了一台针灸镇痛下宫腔镜手术。术中采用远道选穴法,选用合谷配内关。手法运针时,体针宜提插与捻转相结合,运针频率每分钟120-200次,捻转幅度为90-360度之间,提插幅度在5-10毫米之间。要求始终处于“得气”状态。手法运针要求熟练、均匀、稳定。由于针灸镇痛的支持,减少了麻醉药品的用量,对身体副作用很小,恢复较快。患者术中未诉疼痛等不适,手术平稳顺利完成。
研究发现,针从穴位上扎下去,针刺信号进入中枢系统后,激发了从脊髓、脑干到大脑各个层次许多神经元的活动,激活了机体自身的镇痛系统,使镇痛物质如5-羟色胺、乙酰胆碱、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等分泌增加,从而产生明显的镇痛效应,从而缓解疼痛,并且人体自动产生的这些物质,虽然剂量很小,由于它是内源性产生的,镇痛效果非常好,并且不会造成药物依赖。这种效果在停止针灸治疗一段时间后会消失。
现代研究认为,中枢神经系统除了有痛觉中枢外,在中枢各级水平还有“痛觉调制系统”,可抑制痛觉向中枢传递。此外针灸还有抗炎、解痉、抗休克和抗麻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