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天刚蒙蒙亮,正是秋冬时节,天有点凉,整个村子里笼罩在白雾中。
太婆早早就起来了,她煮好一锅白粥,喝了一碗后,就拿着扁担,挎着篮子,篮子里装着几个蛇皮袋,她要去山上采摘野菊花,晒干买给收购站,凑钱给她的孙子“贱狗”交学费,因为她孙子已经开学一段时间了,但是他的学费还没交。每次开学都是这样,校长让孩子先上学,让她慢慢再凑学费交上。
太婆是村里的接生婆,原来是下放到这个村子里的知青,由于家里没有亲人了,那些知青回城时她没有回去,就一直住在这个村子里。帮村里的人接生,所以村里大半的孩子都是她带出来的。大人都让孩子们都尊称她:太婆。
她孙子“贱狗”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秋泓是太婆取得,他是太婆不知道帮谁接生然后抱回来的,刚抱回来的时候刚好是秋天,很瘦小,像只刚出生的小狗所以取了个小名“贱狗”意思就像狗一样好养活。太婆用背带把贱狗背在身后,贱狗依着太婆温暖的脊背,看着家里的菜园,鸡鸭,屋外的大山,小河,看着田野上空飘动的变化莫测的云朵,听着树林里的鸟鸣声一天天长大。
大家不知道从哪里听到说“贱狗”的妈妈是未婚先孕生下他的,不知道爸爸是谁,现在妈妈也不要他了,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儿,都可怜这个孩子。
但是因为这个原因,贱狗有点自俾不大喜欢和村里的孩子们玩,他总是不管上学,玩耍都是自己一个人,有时会在孩子们玩耍时他站在一边看着。他最喜欢的就是跑到村子后面的水库,站在岸边捡起地上的石头,土块,往水库里扔,刚开始胡乱地扔,扔进水里的石头或土块会发出“咚”的一声,然后溅起几朵水花,后来,他扔出去的石头,在水面上漾起一道道波纹,而且一扔一个准。他还喜欢看书,帮家里做完家务后就跑去杨爷爷家,他家里有很多书,他最喜欢看那些小人书,有时周末在杨爷爷家里一呆就是半天,然后杨奶奶会给他一张烙好的面饼。
贱狗怀揣着面饼回家,不出意外他看到太婆又在忙碌,每次忙完那一亩多地,空闲之时,太婆会找别的事忙,养鸡卖鸡蛋有时一只鸡,种菜卖点菜或者是瓜秧苗,去山上摘些野菊花又或挑着箩筐带着小铁锤去打石场锤点小石子卖给建房子的换钱。太婆就是不会闲下来,由于田地不多,太婆总会想办法挣点钱给他上学的学费买文具,有时还给他卖点肉,但是太婆自己啥不得吃,说他长身体要营养。搬了张小凳子坐在太婆对面,把面饼拿出来撕成两半,给一半太婆,他自己吃一半,太婆正在把她自己穿的一件蓝色的衣服改成给他穿的上衣,剩下的还做成短裤,太婆六十多岁了,头发花白,戴着眼镜,穿着洗得发白的褂子,可能是劳累的缘故,她脸上的皱纹很深,但是皮肤不会黑,她穿的衣服很旧,有好点的衣服都给她拿来改给她的孙子“贱狗”穿了,她的手工很好,针脚细密,改好的衣服同缝纫机做的差不多。过年时会卖布做一套新衣服给“贱狗”穿。一年四季贱狗一直穿的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在“贱狗”的记忆里,太婆自己从没有做过一件衣服,都是穿的缝缝补补的旧衣服。他见太婆还没停下来,就到院子里把太婆今早摘的菊花从麻包袋里倒出晾晒开来,把干枝碎叶挑干净,又回到太婆面前的小凳子坐下,同太婆说在杨爷爷家的事,讲在杨爷爷家看的小人书的故事,太婆边听边缝衣服,脸上带着慈祥和蔼的甜笑,小贱狗眼睛里都是光……
隔天吃了早饭准备上学时,太婆又像往常一样拿出那半块面饼,同贱狗说,这是杨奶奶家给的,她吃过了,这半块给他吃贱狗没说话,他知道这是他拿回来的那半块面饼。太婆老是这样,给她的半块饼说等会吃,然后又就给他吃……贱狗感觉眼眶酸酸的,他拿过半块面饼,挎着书包往学校走去……
放学回家的路上贱狗又看到孩子们在分窑烤的红薯和花生,他们冲着贱狗喊:“快过来呀,给你红薯吃呀!”贱狗心里有点不舒服,磨磨蹭蹭地不想过去,有个叫永平的孩子就拿着一袋装好的热乎乎的红薯和花生硬塞到他书包里,又拍拍他的肩膀老气横秋地说:“不要客气呀!我们一个村里的!”贱狗心里暖暖的,想起太婆和他说的:要懂得感恩村里人的善心。他想:如果将来自己真的出息了,一定要好好报答这个村里的人们……他把红薯花生拿回家,太婆照常只尝了一点点,剩下的第二天又让他带去学校了。
星期天,孩子们又到河里堵鱼,贱狗就在小河旁边的水库里扔石头,正起劲时,突然,堵鱼的那群孩子中发出尖叫声,他转头一看,河里不知什么时候爬出一条半米长的蛇,它抬着头,吐着信子,孩子们吓得往岸上跑。贱狗把手中的小石头丢出去,砸到了蛇的腰部,那蛇扭着尾巴窜走了。孩子们十分感激佩服贱狗,回家时比往常的鱼多分了几条给他。他很开心,他要把鱼拿回家后做好了让太婆多吃点。
自这事后,村里的孩子们有事没事就找贱狗玩,渐渐地贱狗也能和他们玩一块儿了。
转眼,贱狗也上初中了,上初中要住校,每个星期要带米,菜,柴,油,盐。太婆把地里的芥菜摘下洗好用开水烫了切碎晒干,有时她去帮人接生,那家人会给块猪肉或鸡蛋腐竹之类的,她舍不得吃她把猪肉晒成腊肉,等她孙子回来一起带去学校。尽管太婆想努力挣钱给她孙子读书,但她年纪老了做事有点力不从心。贱狗每到周末都会帮做家务,去田里忙活,村里的人们也会帮着他们家收稻谷,花生。把家里晒好的黄豆,菜干甚至腊肉给贱狗做伙食。
在贱狗刚上初三那年,太婆去石场锤小石子时不小心从山上滚下来,头撞到大石上。等村里的人们把她抬回家时,人就不行了。赶忙把贱狗从学校叫回来,太婆已经从会说话了,只是抓着贱狗的手,眼泪直流,贱狗抱着他奶奶一直哭,他撕心裂肺,奶奶是他唯一亲人,一直和他相依为命,怎么就要离开他了呢?可不管他怎样伤心不忍,太婆还是走了。村里人帮着料理后事。贱狗红着双眼,可能哭的太过了,一直到他奶奶下葬都一声不吭,他现在长大了些,高高瘦瘦的,呆呆地抱着太婆的遗像走在前面给太婆送葬……村里人看到他这个样子更加心疼他。等他去学校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拿了许多干菜,和米给他带去学校,有的还给他零用钱,但是贱狗不肯要,他说“:谢谢您们我可以在周末时去锤小石子,或割草卖给烧瓦窑挣钱!”杨爷爷摸摸他的头慈爱地说:“孩子,你不用担心,你上学时钱大家都会帮你解决,你年纪小不要去锤小石子啊!好危险”!贱狗昂头望着杨爷爷,他眼睛酸疼,虽然奶奶不在了,可这个村子里的人们却让他觉得暖暖的……他想,怎样才能回报这个纯朴的小村 庄呢?他不知道,他这个想法在某一天终究实现了。
村里人说话算话,供他读书,他也很努力,成绩总是名列前矛,但他心里却很不安:总不能一直靠村里的人供自己,况且他们家里条件也不好。刚好村里有个邻居家哥哥叫永平的,高中毕业后没能考上大学,又不想复读,现在在深圳一家电子厂上班,已经做了一年了,现在有事回家,这位永平哥哥在家时对他也很照顾。于是他就找到他把这事和他说了,并说自己想同他一起去打工的想法,刚开始他不肯答应,因为怕他父母削他。贱狗不死心一直缠他,没办法,他答应了。留了地址给他,让他上完初三就去深圳找他,于是初中三年级没有参加中考,学校放暑假后的一个清晨,贱狗去太婆他奶奶的坟前磕了头,告诉奶奶他要出去打工了,他特别不好受,他奶奶这样去世了,是他心里的疼。然后他留了张字条放家里的矮桌上,门都不锁,他知道村里的人会帮他照看。就挎着一个书包里面装着身份证和刚刚办好的边防证,还有他奶奶留下的六十元钱,提着一个蛇皮袋,装的是被子几套衣服就出发去深圳了。
经过一整天的颠簸终于到了深圳,一到车站就看见永平等在那里了。说是请了半天假等他的,然后就带他去他工作的电子厂,去饭堂打了份饭给他,贱狗看着盘里的饭上面有青菜,萝卜干,还有几块肉,觉得比家里的饭还好,想着,如果奶奶能吃到这样的饭就好了!他伸手揉揉眼睛,把饭吃完,永平又带他去买了洗漱用品,带他去宿舍,让他洗漱好了早点休息,明天上班。
第二天一早,贱狗就起来准备好,到七点三十多时,永平就来了,领着他去办理入厂手续,填表时他写上自己的大名“张秋泓”他的姓是和他奶奶一个姓,因为他初中毕业而且刚来只能在车间做流水线,永平是车间的一个小管理。流水线上的工作很忙,一直不能停歇,就是想上厕所也请人顶替。晚上加班到十点,不过这个电子厂是合资的所以他们的加班费是港币。一个月下来加班费一起除去伙食费,能拿到三百多元的工资,虽然辛苦,但是秋泓感到很满足,现如今他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
在电子厂做了三个月后,在一个难得的不加班的星期天,张秋泓自己去工厂附近的公园玩,看到公园里正在修花圃,好多人在铺地砖,他走着看着,他来到一位年纪大点的师傅跟前蹲下,同他聊了起来,那师傅见他斯文又老实的样子就问他:“小伙子,在那个厂上班呀?”张秋泓就跟他说在这附近的电子厂。这位师傅是同他一个市的,还是老乡,不过他在的村子隔他们村好远,他出来有一年多时间了,刚来也是在电子厂做保安,后来遇见他一个同村的人,那人现在是个包工头,这里的工程就是他包的,老师傅说他一天可以挣四十元钱,聊着聊着秋泓也学着帮老师傅放地砖,老师傅见了问他:“想不想和我们一起干呀?你刚来一段时间可能有二十多元时间长了你可以学水泥工或木工的活那时工资就高了,就像我一样!但是要能吃苦啊!”张秋泓心动了:做泥水工工资高而且时间自由!他对老师傅说:“我回去和我哥说一下,看他怎么说,明天过来找你可以吗?”老师傅说:“可以呀!”
张秋泓回去就找永平说了这事,永平说支持他,如果做不了再回来也可以。于是张秋泓在刚好过了试用期就辞职了。因为是即辞既走给扣了十天的工资。
他拿着辞职的工资,带着行李又去找老师傅了,老师傅把他引荐给那个包工头,包工头看了,让老师傅自己安排,老师傅就让他和他们一起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工棚里一共有十二个人,大家把席子往地上一放,盖上被子就睡觉了。老师傅和他说工地的条件都这样,只要能吃苦都能挣钱。秋泓才不管这些,只要能挣钱就好!工地的伙食比电子厂好,是工头的老婆自己煮饭的,管饱而且油水足。就是工地住的地方不固定,接活的地方在那就住那。但是张秋泓还是很满意。
张秋泓开始了工地的打工生涯,那些师傅砌砖,他就操水泥浆,把砖搬到师傅们砌墙的地方,帮忙扎钢筋,要是楼层高了还要把建筑材料:沙子呀,水泥呀,红砖呀挑上去,(那时不像现在有水泥搅拌机或水泥车直接浇灌,也没有机器搬建筑材料。)一天下来,累的他动都不想动,全身疼的睡不着觉,肩膀,手掌都破皮出血了。老师傅看了心疼他,拿了红药水给他,对他说:“孩子做工地就这样很苦,你能受得住吗?受不了的话我同工头说下,让他给你结工资!”秋泓听了说:“没事我可以忍受!”老师傅赞同地说:“小伙子,你好棒,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你一定可以成就一番事业的!”秋泓看着这位像老父亲一样的中年男人,心里十分感动,他和奶奶生活从来没有感受过父母的爱。他说:“谢谢您师傅!”老师傅姓陈,家里没有亲人,就把秋泓当成自己的孩子。人们都叫他陈师傅。
不觉,在工地干了半年,张秋泓慢慢习惯了工地的活,由于风吹日晒,他黑了,手掌变得黑红,上面是粗糙的茧,特别是冬天的时候,尖利的寒风一吹裂开一道道血口子,疼得他呲牙咧嘴。老师傅又给他凡士林让他抹伤口,叫他戴着手套做事。他一边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一边跟着老师傅学砌墙,刷墙,贴瓷砖。一年过后,他已经可以独当一面做师傅了!这一年他没有回家,他把钱给他永平哥让他拿给他爸给,让他爸帮忙给她奶奶上坟。过完年,工头接的工地有点忙不过来,就让张秋泓去另外一个要建六层楼的工地管工,张秋泓带着老师傅他们一起去了另外一个工地,说是管工,他照样和大家一起干活,几个工人都很喜欢他。那工地的房东看张秋泓做活利索人又老实,就问他说:“小伙子,我还有一栋楼已经建好了要装修,你能包工吗?”张秋泓很惊讶,没想到有这样的好事,可他想了想,又担心自己没有工人,老师傅这几个人不知道能不能和他一起做。于是他对房东说“:让我和老师傅他们几个商量一下看看吧!”房东说:“其实你们自己承包更好啊,做的工程款不要算工资,大家一起平分,这样才有干劲呀!”这句话点醒了张秋泓。晚上收工后,他把这事和老师傅他们说了,大家都很激动,以前都是每天固定四十元钱,现在承包了一起平分,想想都心里痒痒的,接着他们又想到还要买那装修用的工具,如果承包建楼房还要买模板,这些都要 一笔不小的开销。张秋泓一一记着。就是还要和工头说明情况,不知道他会不会答应,
张秋泓抽空找到工头,同他说了承包工地的事,没想到工头竟然十分爽快地答应了,还说有什么要帮忙的地方他可以帮忙。但要是他的工地忙不过来的话也要帮他干活算作借工,现在的工地要做完先。张秋泓答应了,他没想到那么快就把事情解决了。回去和老师傅他们一说,都十分满意,大家劲头十足。四个人二十天就把工头包的工地做好,让房东验收后。他们用工头支付的工资一起买了些工具,那工头又给了一些,就开始行动帮房东装修另一栋房子了。
起早贪黑干了半个月,终于把房东的房子装修好了,他们拿到了第一桶金,大伙都很高兴,他们决定去买点菜外加几瓶啤酒庆祝一下!这一段时间可把他们累惨了,他们轮流做饭,晚上开夜工,总算把工程做完了。然而他们也不敢乱花钱,他们把这些钱除去日常生活所用和伙食费外,剩下的都买建房子的工具,还买了一台电焊机。有了这些吃饭家伙什,他们就可以找事做了。深圳是经济开发区,那些村民们因为征收土地,房屋,有赔偿款,村里还有地皮分,所以很多人都在建房子。张秋泓在这一年多的时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能说会道,嘴巴还甜,他们做的工程质量好,价格公道,特别是秋泓他不管砌墙,贴瓷片,刷墙,都是棱角分明美观好看。很得房主们的青睐,所以很容易找到事做。他们连续承包了好几个工地,挣得也多了,他们团队的规模越来越大,如今成了一个拥有四十多人一条龙的建筑队……谈的工程大点的也要签协议了,刚开始秋泓还能弄懂毕竟他上学时候成绩就很好。直到通过一位以前的房主介绍他们和另外一个建筑队合伙建一间大厂房,要签合同,秋泓不敢擅作主张,和陈师傅他们几个说了就决定找他永平哥帮忙看看。
下午 永平来到他们的工棚,他认真看了合同,觉得可行,他们就签下了,秋泓感到自己没文化会吃亏,他同永平说:“永平哥,你和我们一起干吧!”永平低头想了会儿,他知道打工不是长久之计,便答应了。他对秋泓说:“你现在趁年轻去报个夜校,提高文化水平!我和你们一起做,但是建筑方面的工夫我不懂呀!”秋泓和他的老师傅还有一起搭档的年轻人都说:“没关系,你只管文书方面的工作就可以啊!”他们又说:“工资就和我们一样大家平分工钱!”永平听了忙摆摆手说:“这可不能,我刚来就吃现成的,那成什么人了!”大家见他这样说,都很合拍地使了个眼色,虽然他们没读什么书可心里都清楚,签合同的事有多重要,一不小心就会赔钱!都在心里一致同意到时候让他也一起平分。就这样永平也辞职加入了他们……秋泓听了永平的建议,去报了夜校,白天忙工地,晚上去夜校学习,这样的日子让他感到很充实,上夜校也让他学到许多不同的知识。有永平帮着看合同签合同,他们接的工程也越来越多。
一晃几年过去了,他们中有人已经另起炉灶,秋泓和永平哥还有陈老师傅他们一直都一起,秋泓跑管业务,永平管合同,就是现在的项目总监。陈老师傅管质量。他们分工合作,不久他们还做起了房地产……
生意做大了,免不了要应酬,酒桌上的相互吹捧,阿语奉承让秋泓倍感疲惫,却也无可奈何。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坐在家里的沙发上看着窗外,(他们都在深圳建了自己的房子,算是深圳人了。)想起他奶奶自己啥不得出穿总把最好的都给他,她老人家却没有享过一天的福。村里的人们自家条件不好还给他上学的钱,米菜,孩子们给他递烤红薯和花生……不觉泪流满面。这些年他太忙了,只回去过一次,没想到他和他奶奶住的房子打扫的很干净,房顶的瓦也检修了。让他有一次真正地感受到了村里人的淳朴温暖的亲情。他在瓦房旁边建了栋两层的楼房,让村里的老人住那里,每月每人给点钱他们,又出资让自己的工程队回去把那泥路修成了水泥路,学校也修缮了,把学校的那几间泥砖房拆了建成楼房,还在装修。
秋泓和建平商量一下,他们联系了也是在深圳创业的老乡,成立了联谊会后又建立了基金会,基金会主要给村里家庭困难的孩子资助他们上学,成绩好的,考上大学的会有奖金也是基金会出。这个偏僻的山村,成为了第一个有水泥路,有宽敞明亮的新学校,老人和孩子都有所依第一个村庄……
秋泓成家后,老陈师傅也和他们一起生活那么多年了他们早已成了一家人,他们现在叫他陈叔。老陈师傅也资助了他家乡的几个孩子读书,他如今做不了工地了。常常去公园打太极,秋泓家有孩子了就帮忙看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陈师傅十分开心,他感觉是上天眷顾他。他对秋泓一家特别好。他们一家也很尊敬陈叔。
秋泓和永生他们还合伙开了家具厂,百货商场。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在他们这里做事。
他们给村里的捐款还在继续,他经常和他爱人孩子说起他奶奶和村里人的事情。每年的清明节一家人都会回去祭拜他奶奶,有时陈叔也会同他们一起回去。
秋泓说,等他老了基金就让他们的孩子传承,因为他奶奶以前经常和他说:一定要知道感恩,懂得感恩才会有福报,所以传承感恩,就是传承福报。
文中的秋泓是我外婆村子里的人,这是他的化名,他在深圳创业成功后帮村里修水泥路,建学校还有联合老乡成立基金会,村里的人都感恩他们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