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国乒输球这件小事

2025年WTT欧洲大满贯瑞典站比赛(简称瑞典大满贯赛),国乒总共收获3冠3亚。正如这个成绩一样,外协选手的表现已经与国乒队员平分秋色。然而细看过程之时,大面积的输球更让人揪心。

算上本站比赛,男双已经连续第7次在非青少年国际赛事中无缘冠军了,两对男双组合中,梁靖崑/温瑞博输给新加坡的郭勇/冯耀恩止步8强,林诗栋/黄友政决赛不敌中国香港组合黄镇廷/陈颢桦。我们甚至会觉得,对手是那么名不见经传,然后还输掉了比赛。

男单已是国乒输球的重灾区,这次更是无比凶险。林高远、向鹏经典一轮游,输给法国的西蒙和德国的奥恰洛夫。第二轮中,梁靖崑输比利时的拉森福斯,陈垣宇输韩国的吴晙诚,温瑞博输巴西的雨果,最终只有林诗栋一人晋级16强。最终,林诗栋在男单决赛中3-4惜败莫雷高德,国乒男单首次在大满贯赛事中丢冠。

除去王楚钦未参赛,国乒当下的男单主力尽出,却只有一人进入16强,让人唏嘘不已。再往前回溯,雨果在澳门世界杯夺冠,张本智和在日本冠军赛夺冠,现在莫雷高德又在瑞典大满贯赛拿下一冠。男乒赛场的群雄逐鹿之势已然成形。

女单选手中,钱天一、王艺迪先后败给日本削球手桥本帆乃香,陈幸同不敌德国的温特,这三位也曾是女乒的前五号,但还是不如孙颖莎和王曼昱稳健。

曾经,国乒主力的每一次失利都会引发轩然大波。如今,输球似乎已经变得越来越司空见惯。这种从技战术到心理的突破,对国乒而言,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国乒输球已成常态,球迷心态也在悄然转变。这种转变,是一种基于物质和精神共同提高的认同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在新中国建设初期,乒乓球承载着厚重的政治和历史使命,那几辈的运动员身上有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小球给大国带来了很多荣誉。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强盛,这种使命感正在减弱。其二,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世界,球迷们有更多的爱好和追求,不仅仅局限于小小的银球。其三,教育的普及,社会的进步,可以说民智广开,更多的球迷能够正确看待竞技场上的输赢。

纵观乒乓球百年发展历程,一个王朝的兴起主要是有几个天资卓绝的大将。就拿中国男乒这二十年来说,中国队以集团优势培养了双子星、二王一马、三剑客、龙胖,中国男乒这二十年盛世,与这些顶级运动员息息相关。

把持国际乒坛并不是中国队的过错,却不利于乒乓运动的发展。

当今男乒之势,本来之前就是两超多强的局面,现在两超跑了,就变成多强混战,输赢也就很正常了。我在《王楚钦式胜利与落败,对现在乒乓技术再思考》中里谈过,现在这些运动员的综合实力不如之前的厚实,虽然有相对的优点,但或多或少存在短板。

而且现在的信息这么发展、公开,技术上已经没有太多先进可言了,比赛要怎么打,怎么赢?用朱雨玲教授的话讲:两强相遇,勇者胜,智者胜。

这样的局面,似乎才是竞技体育该有的模样:人人可冲冠,人人有期待!

在瑞典大满贯赛的两个不眠之夜,我们应该感谢莫雷高德、林诗栋和西蒙高茨,他们三人为全世界乒乓球友奉献了两场精彩绝伦的比赛。林诗栋没有拿到最终的冠军,但是他的逆转、他的韧劲,配得上虽败犹荣。

现在,国乒每多一场输球,球迷就多一场期待。

对球迷而言,接受国乒输球,也是接纳那个不完美的自己。正如林高远所说:尽管生活中难免存在缺憾,但只要全力以赴,与自我达成和解,便已足够。

当我们在屏幕前为国乒的每一次失利顿足叹息时,也许我们真正需要学会的是如何面对生命中的不完美,如何接受努力并不总能带来胜利这个事实。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