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江影月
01.
让孩子从事情本身感受到成就感和价值感,也是激发他自我驱动力的重要原则。
不要害怕孩子会受伤,就阻止他去尝试和探索,也不要因为他偶尔流露出来的畏难情绪,就任由他轻易放弃,而是要给他适当的鼓励,帮他坚持下去。
因为每一次克服困难,都会给孩子带来莫大的成就感和自信。
前段时间,公众号争相转载的一篇文章就是《孩子,不要抱怨读书苦,那是你通往世界的路》中,提到每位家长在看到孩子学一门兴趣班的时候,也喊累,也喊苦,但是做妈妈的从不会因为孩子不乐意就停止学习。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家长,美其名曰:尊重孩子的意愿。
但是,如果孩子知道你有这样的想法后,任何事情都不愿意学,任何苦都不愿意吃,那又怎么办?连学习的苦都不愿吃,到以后工作了,遇到实际问题又该怎么办?家长能为他铺一辈子路吗?经常有文章说,我们的孩子缺少挫折教育,归根结底,我们的家长在孩子小时就没有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熏陶,对孩子百依百顺,老人在家也溺爱孩子。造成我们的孩子不知道如何独自面对问题,如何自己解决棘手的问题。
02.
在学生学习的时候,我们要想出一些方法让孩子感受到快乐,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他们自己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而不是我们推动他们去求知,去刷题,被动学习永远是学不到精髓的。
与之相反,有的父母在对待孩子的学习上比较佛系。一部分原因是现在的父母都不愿在孩子的学业或是爱好上花功夫,他们也愿意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但是只限于花钱,至于花时间和孩子共同学习——对不起,没有那个精力。只有陪,没有伴,或者在陪孩子的过程中参与度极低。因此,在孩子对待学习上,没有也不愿意用严格的规则来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不佳习惯,由着孩子的性子来,没有长远的规划,也不求达到一定目标,更不会一定时期过后就审视一下自己前段时间的得失,从而调整后期的步速和进度了。
真正拉开孩子间差距的不是所谓“起跑线”,而是孩子的内驱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永远只能做一个引导者,而不是决策人。
把孩子的人生还给他去做主,让他自己驱动自己的成长,才是我们给孩子最恰当的爱。
让孩子自己做人生的主人,和上文提到的佛系父母的做法并不是同一种,这里所说让孩子做主,是当孩子有了内驱力,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成功的欲望之后,做出是否继续学习的决定。而不是放任自流,一切听从孩子的,那么大多数孩子在没有明辨是非的年龄一定是趋向轻松的玩,而不是自主自觉地去学习。
我们如果想培养孩子的内驱力,除了自己在学习上做好榜样,遇到原则问题不妥协之外,还应在学习方法上多探索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接受的学习方式,尽量避免单一、繁琐的识记方法,多采用鼓励、奖惩分明、以及多角色参与的方式来巩固知识,力求在最初阶段不要使孩子丧失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激发她主动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刺激她内心对这门课的向往。
齐悦梦想社群一营三班林江影月第28周第3篇总84篇
高中英语教师一枚,忙里偷闲写文,翻译,虽不能做个美美的文艺青年,但也能在自留地尽情抒发自己的观点,还能在课余带几个亲戚朋友的孩子,实现许多老师都想做的从小学到高中带一批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的孩子,就已经很知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