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读写三十讲》里有一讲关于儿童日记,很有启发性:
儿童学习写日记,目的不是写一次日记,而是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的确是个好习惯,如果儿童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够取代自由写作,或者,至少是自由写作特别好的补充。
真实是日记的第一属性;记录与反思,是日记的基本功能。这意味着,日记也有暮省的价值,是自我教育的非常重要的方式。
清单使儿童养成记录的习惯,重要的事情就不会轻易忘记,可以回溯;叙事使儿童养成复盘的习惯,对重要的事情进行一轮重新回忆;感受或思考使儿童养成反思的习惯,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久而久之,在生活方面,儿童就会变得更为自觉。
不要总觉得儿童的生活是两点一线,真正的生活,是一种内在的生活。用一句被说滥了的话来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正是通过书写,儿童才越来越觉得可写的东西不少,才训练出了对写作的敏感。对写作的敏感,本质上就是对生活的敏感。
有人问:作业那么多,哪有时间写日记?
这取决于我们对日记价值的判定。是不是说,作业就比日记重要呢?事实是,每天的日记,确保了对当天的反思,要比简单机械的作业更为重要。长期的日记写作,带来的是自律,是生活方式的自觉,是凡事抓重点的能力,是强大的写作能力,思考问题的条理性,是一生有用的能力。觉得作业比日记重要,这是一种价值观上的选择。
通常并不是没有时间写日记,而是我们如何判定日记的价值,从而判断是否要把日记写作放在优先位置。
苏格拉底说过:“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日记,是最好的省察方式之一。不仅如此,等到儿童成人后,进入职场,日记的作用更大,并且,会进行拓展。因为成人的世界里信息太多,日记就是对信息进行处理,以避免迷失的方法之一。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日记本身会不断地进化,成为一个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甚至会演变为人的大脑,与整个世界进行密切的链接。现在的许多在线笔记,例如印象笔记,以及手账等,都在以各种方式帮人类整理自己的生活。换句话说,日记让生活变得更自觉,更有秩序感,因此也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