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九零后女儿,两对母女,四个成年人,一场餐聊,关于亲密关系中母女的相处方式。
女儿同学的母亲说,她与女儿相处会小心翼翼,想说的话都要在脑子里转上八圈儿再出口。听罢旋即错愕感冲冠:八圈儿!这力道,为什么呀?我们的孩子不是早已成年了吗?与成年子女相处到底该啥火候,难不成自己以往的认知太过浅陋,错得不像话而又不自知?
餐毕回家的路上想了又想,确定无法认同八圈论,于是带着情绪对女儿直言(迁怒于人了有没有):我声个明啊,我是不会同自己女儿说话前先想上八圈儿的,做不到也不打算做,因为不想累死自己(凶巴巴有没有)。女儿说八圈不必要,只要别口无遮拦就好。我问说我是否有过口无遮拦,女儿说过去没有,希望今后也不要有。幸好女儿厚道要求不高,那咱一定必须做到是吧。
其实这对母女的关系非常亲密,她俩那种浓浓的相依为命相互依赖的程度并不十分寻常,与我们母女差异不小。我与女儿更像朋友多一点,女儿遗传了更多父亲的基因,在性情的根本上我俩不属于相似相溶型,那么怎样做才有助于构建母女间相处的舒适区呢?对这个问题思来想去后还是觉得,两代人在脾气秉性时代背景受教育内容与程度等全维度上都充满了差异,这般相似度不好太指望而又注定关系密切的两代人,若想彼此都感觉舒适长久呈现共赢态,那至少,必须不能够是一头沉的关系,即其中一方持久地占据着绝对权重方,而另一方无论自觉自愿与否都处于劣势地位,那这种显著的不平衡位势必然会在一种不知不觉中损害到业已存在的亲密关系,更遗憾的是,这种损害并不会因为双方具有高级别的血缘关系或者其他各种亲密关系而得以幸免。既然子女已然成年,那亲子之间的关系相应也要调整,要么彼此都放弃八圈,抑或一方坚持八圈,另一方或以八圈回应,或以言行呈现出对于对等原则的尊重,总之核心是双方要通力合作,构建两代人之间接近公平状态的平衡关系,不让亲密关系长久处于一头沉的失衡状态下。
必须不能够转这八圈儿的理由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委屈了谁都不合适,委屈女儿吧咱舍不得,而委屈了咱自己呢——也别啊,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