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李非刀
1
你可以抱着热忱的,甚至有几分痴迷的态度去践行自己的技能,但你的重点应该放在行动、工作和投入上,而不是成就、效果和产出上。换句话说,“我今天至少写完三页”的心态,会比“明天我肯定能拿诺贝尔文学奖”要好。
——《清醒思考的策略》
有个悲哀的现实,我们大部分人一辈子都会碌碌无为,总统只有一个,能拿诺奖的人终究是少数。
我不是让大家悲观厌世,而是想说,对于世界我们可能微不足道,但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我们就是一切。做自己才是最开心的,做好力所能及的平凡事,也许本身就是一个不平凡的事。
2
我们为什么不在此时此刻,把时间花在为自己创造新的美好体验上?和重温过去相比,有意识地品味眼前的瞬间,并不会耗费更多的精力,反而还更容易。
——《清醒思考的策略》
应当被无限放大的是眼前的经历,而非以后去回忆。请欣赏日落,而不是拍下日落的照片。即便没有任何回忆,一段充满了美妙瞬间的人生也是一段美好的人生。所以,请不要再将眼前的经历当成是为记忆账户准备的存款。
3
请将乐趣和意义进行适度的混搭,避免极端。因为在你走向某一个极端时,边际效用会出现递减。
享受和奉献,这两件事最好能轮流出现。如果你已经拯救了世间的一寸土地,那就先奖励自己一杯啤酒吧。
——《清醒思考的策略》
这也就是为何在高度自律的时候,一定要给自己物质或者精神鼓励。马拉松后喝杯啤酒,健身后给自己来一个SPA一个道理。
4
保罗·多兰曾写道:“幸福取决于如何分配自己的专注力。”生活中的一场意外,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可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你的心情,但也可能会对你的幸福感毫无影响,具体如何,则完全取决于你对其投入了多大的关注。
——《清醒思考的策略》
5
若是没有期待,人脑将无法运转。我们的大脑是一部充满期待的机器:转动门把手时,我们期待着门会打开;拧开水龙头,我们会期待着水流出来;登上机舱那一刻,我们则会期待着空气动力学原理能保证飞机平稳地飞行;我们期待着太阳晨升夕落。我们仿佛从未发觉这些期待,只因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早已深刻地烙进了我们的脑海,我们无须下意识地思考。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自己的期待呢?我的建议是:你应当像医生分诊急救病人一样,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排序,将“我必须做的”“我想要做的”“我期待做的”进行区分。第一类事情强调的是必要性;第二类是愿望,或者说是偏好和目标;第三类则是期待。
——《清醒思考的策略》
6
在20世纪50~60年代,泰德·史特金是美国最高产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树大招风,史特金总是要默默忍受那些来自文学评论家的点评,比如“科幻小说90%都是垃圾”。对此他是这么回应的:“没错,你说得对,但在所有已经出版的读物中,也同样有九成都是垃圾,任何门类都是如此。”他的回答被称作“史特金定律”,并最终载入史册。
史特金定律不仅对外部世界有效,它也同样适用我们的内心世界。以我为例:我心中90%的主意都是毫无用处的,90%的感觉都是毫无道理的,90%的愿望都是毫无意义的。
还有一个小窍门想介绍给你,这条法则在我的印象中总能应验:如果你不能确定一个东西是不是垃圾,那它肯定就是垃圾。
7
将自己看的越轻,生活会越美好。
end
日更第43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