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胎姐弟(可心、可乐)已经将近4岁了,每天看到他们天真、快乐的样子,满满地幸福感,但看到她们在一些具体行为上的小"瑕疵",如不太合群,不主动积极,有时候无理取闹等等现状的时候,我和爱人也是满满的焦虑;爱人从事的职业和孩子有关,所以经常学习很多关于育儿的培训和实践,结果我俩的育儿观念会有很大的冲突,毕竟我在育儿上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所谓的育儿方式也都是传承父母的理念,扪心自问,在育儿上的确是"无证驾驶"。其实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知道,我需要学习了,即是为了科学育儿、系统育儿,也是为了和爱人同频(否则这个观念上的碰撞对夫妻感情和孩子成长都不好,原因我就不再赘述了)。
前天在凯叔讲故事上看到了这门微课,自认文案写的非常好,戳中了我的点,毫不犹豫的报名参加;昨天是第一堂课,讲师李岩分享了一小时,自认收获满满,其中收获最大的是两个元认知理论;
理论一:大脑在处理接受的外界信息时,是由本能脑和理智脑两个处理系统来处理,处理结果就是表现的行为方式;而理智脑说服本能脑的结果不同,也就是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
信息接收后处理的结果或者反应不同,本能脑和理智脑自然会有冲突;对于大人来说,一般都能够理智战胜本能;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如你站在摩天大楼的玻璃楼顶,有的人就不敢,不是胆小,不是不安全,是本能战胜了理智;对于孩子来说,理智脑还没有发展成熟,或者是还没有理智的概念,所以,当孩子在作许多大人们认为不可思议、无理取闹的事情时,其实是正常现象;
举个案例,昨晚姥姥给炒了三个菜,其中有两个菜是他俩分别喜欢的,结果在吃饭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把自己喜欢的菜放在自己的身边,并且别人不允许吃,一点都不能动,如果别人吃,那么它们就会大哭大叫,特别伤心;这个现象之前没有发生过,我当时觉得两个孩子怎么这么的不可理喻,为什么会这样;当时我的反应比较激烈,本能脑打败了理智脑,行为就是强行将菜放到了饭桌中间,结果是两个孩子哭的特别伤心;半分钟后,理智脑占了上风,但我还是没有那么坦然,我开始以谁的东西谁做主这个概念来解释,可心的书可心做主,在可心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乐和别人是不可以用的;同样的道理,姥姥做的饭菜,姥姥说的算,而不是你们说了算,但爸爸特别知道你们特别喜欢这个菜,我们可以把菜放的离你们近一点,但我们也要吃,可以吗?
结果是,儿子(可乐)欣然接受了我的意见,而女儿(可心)确还是在固执的坚持;在那个时候,我都开始要抓狂了,但理智让我要控制,暂时不再强迫女儿,可我的心好是焦虑,这怎么就油盐不进呢,挑战真是无处不在!
晚上和孩子的妈妈在复盘的时候,觉得可能问题还是在我,刚学的理智脑和本能脑概念没有真正内化。如果从这个元认知上理解,可能也就比较坦然不焦虑了,行为方式有可能是能做工作就做工作,不能做通工作那就平稳过去吧,一次半次的行为还能影响多大,成长的路还长呢,慢慢渗透吧,只要知道这个问题点,时间是解决问题最好的良药,有嘛焦虑的呢;
理论二、镜像(镇静的小鸡提炼);孩子是家长的翻版,你的模式会传导给孩子;无论是你的行为模式还是你的情绪;
想一想,孩子的胆怯,不喜欢融入团队这个现象,是你的那些行为或者情绪造成的;千万不要再提和你没有关系,不要再提你和爱人都是外向型的,从这个元认知上看,有可能家长的外向和强势造就了孩子的内向、胆怯;当然,家长的内向,也有可能会传导给孩子;
看到很多家长在探讨孩子的社交障碍,我们首先要思考我们成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再有,为了打破孩子的社交障碍,家长们做了哪些努力;如资料里提到的邀请小朋友一家来做客,即使是不是很熟,那又如何?
归纳总结了两个元认知理论,接下来是如何落地,如何使用,大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1、无条件接受孩子现在的所有行为模式,接受现状,不要焦虑,积极的学习,并努力帮助孩子做出改变;因为孩子需要时间成长,理智脑也是一样;
2、不强迫孩子做他不舒服的事情,如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我可以积极引导,愿意玩就一起玩,不愿意玩我就陪着好好玩;
3、积极的帮助寻找1-2个固定玩伴;从建立连接到熟悉,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小锻炼;待有所进步的时候,可以再适当增加玩伴,或者已经不需要我了;
4、邀请玩伴或玩伴一家来家里做客;(此条可归纳为第三条中,但我自己觉得是现阶段想做的一个重要动作)
5、高质量的陪伴;这个暂时没有深入思考,但在使用的工具是绘本和家庭实验室,效果不错;
6、坚持;
以上反思,仅仅是纸面上的文字,育儿的路上,最需要的是"践行",只有不断的践行,才能在育儿的道路上越走越顺畅,否则我们就真的是"无证驾驶"的父母。
祝天下父母在育儿的道路上越走越顺畅,越走越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