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编写的这一系列书,架构设计的很好,每个章节都有案例的导入,除了系统目录之外,每个大章的开头会有简明扼要的提纲,小的分节设置了初始的问题,结束时会有回顾检查自己是否看进去了的问题,章节结束时的总结与回顾,可以将整个章节的重点知识串起来,而在另外两本心理学中,每章结束时还会有批判性思维的部分,给一个尚有争议的论题,让你去尝试反驳思考,在教材中便体现了“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教育观点。从这些小细节的设置来看,这些构思便显得比国内的教材教辅材料要用心的多。让你带着好奇心、框架与问题去学习,结束时又让你尝试去批判性的思考,鼓励质疑,在思考中理解,这种记忆效果会比背诵要好的多。
复习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与研究章节,发展理论在两个基本问题上存在分歧:发展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发展是连续性的还是阶段性的。这两个问题带来了发展的机械论观点和有机论观点。随着不断的演变,佛洛依德、埃里克森和皮亚杰额等人在内的大部分心理学家都赞同有机论或者阶段论的观点,而随着华生的行为主义的发展,机械论开始获得更多支持。现今,更多发展科学家都持一种更加折中的观点:影响是相互的,即人类改变世界的同时,世界也在改变着人类。
发展心理学有五种主要的理论取向:
1.精神分析取向:主要关注人的潜意识中的情感和需要(弗洛伊德-性心理的发展,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
2.学习取向:研究可以直接观察的行为(行为主义,社会学习<社会认知>理论)
3.认知取向:分析思维的过程(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斯基-社会文化理论,信息加工取向,新皮亚杰主义)
4.进化的/社会生物学的取向:关注行为的进化论和生物基础(习性学,进化心理学)
5.情境取向:强调历史、社会以及文化等环境因素对发展的影响(维果斯基-社会文化理论,布朗芬布伦纳-生物生态学理论)
如何将理论和研究相结合是验证这些理论的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或者两者都包含在内,定量研究方法科学可以获得可靠的结论,研究样本的随机选择则可以确保研究结果的推广性。数据收集可以通过自我报告法、观察法和行为表现测量法三种形式。定性研究包括个案研究和人种志研究,其中跨文化研究能够解释发展的某些特定方面是普遍存在的还是受文化影响的。值得注意的是,定量研究中常用的是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而只有实验研究能够建立确定的因果关系(这句持保留意见,也许用相关性和影响性更加合理)。实验必须严格控制以确保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重复性,随机分配参与者以确保研究效度。用以研究年龄相关发展的两种常用设计是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分别用于比较不同年龄组和同一个题或群体的连续性或变化性,序列设计可以兼顾。
最后提到了伦理问题,研究者需要在善待、尊重和公正原则的基础上解决研究伦理问题,当真实实验难以实现或违反道德规范时,自然实验更加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