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春暖花开的响晴日子,我脑海里从前鸡犬桑麻,竹篱茅舍的岁月在此时风起云涌。那些过往如同清晨山野间忽远忽近的迷雾,我凑近了触摸;却被淋落一头露珠,在我的眼前如镜中花,水中月一般烟波浩渺。
老家是从三,四月份开始播种玉米的,我喜欢在春风中行走在玉米秸杆高挺的泥泞小路上,阳光像针一般在波状而又茂密的绿叶丛中忽暗忽明;只有布谷鸟远远近近高扯着嗓子不知疲倦的为人们通报着“布谷,布谷”,我想土壤深处应该还有蟋蟀在竭尽全力的兴奋着,还有如微尘般大小的花穗荡漾在枝头,飘洒在玉米须上,和我的头发上。
玉米成熟,已是盛夏或初秋,那是四季中最炎热的时间段,儿时,剥玉米粒的时间是多的,那时候,我为此欢喜着。后来有一次,母亲叫上我去掰玉米,我穿上旧衣服,背上背篼,便徐徐跟了去,来到地里,吸允着清晨地里的泥土气息,便劳作起来。
从前我总以为掰玉米是容易的,直到当我将严严实实的玉米叶一层一层扒开时,将玉米从根茎上掰断时;再穿梭在茂密而又尖利的玉米丛中被蚊虫蚂蚁叮得挠腮抓耳时,我才明白农作也并非易事。还有佯装成绿叶伏在枝叶上的八角儿丁,这可谓是童年的“阴影”了吧,它不仅有着让人一听名字便闻风丧胆的威风,还有让人头皮发麻的软体身躯。我就纳闷了这玩意儿的巢穴不大都在八角枫上吗,或许它们是想在各个农作物上肆意横行妄想将人类取而代之。不一会,整个手臂和脸上是灼热的痛觉,畏手畏脚的扒拉着,我小心眼囔囔,这片安谧的绿并不像我看到的那般亲和美好,它们的一枝一叶仿佛都在向我发出猛烈的攻势和反抗,让我退避三舍。
沉甸甸的玉米装满了我的背篼,我兴致勃勃的背到了家里的晒坝,以为可以迎来一时半会的舒适,可母亲还在地里孤军奋战呢,于是那样的年龄搬运一大块地的玉米是少不了要跑个十来八趟的。
借着夏末的毒辣太阳晒上个三五几日,玉米粒彻底干了水分,便可以剥玉米了,我家的玉米不多,通常会用电刀将玉米的一排玉米粒戳下来,手戳出了血是常有的事儿,有了这条路,大拇指下的肌肉不停摩擦着,哗哗的玉米粒便如水一般倾注。开头是热情高涨的,当一大堆玉米在向你招手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烦躁感。加上微微泛红的指尖,肌肉的酸胀早已把心血来潮的新鲜感消磨殆尽。
我不喜欢给自己家剥玉米,一没劳动费,二没犒劳食物,倒是邻居们玉米多的,叫来小孩子,这种不费力的小活给点诱惑自然有嘴馋的一大帮孩子争先恐后,我也不例外,有了零食在招手的动力,有了孩童的陪伴,大家你追我赶的在鞋底摩擦着,一会把擦完的玉米棒拿来摆凳子,一会躺在冰冷的玉米粒上,凉爽极了,玉米粒的后续,诸如,玉米棒捆好了当柴烧,玉米晒干后用蛇皮袋麻绳扎好进粮仓,这些仿佛都与当时的我无关了,但我知道那并非一个简易的过程。
窗外的蝉不停歇的叫唤着,夕阳倏然落在了树梢上像被打翻的橘红调色盘;当月光撩拨星辰,当夏日热浪翻涌起阵阵稻香;当河水沉寂,倦鸟归巢;我终于在一身精疲力竭后迎来了一支冰棍,一块西瓜,然后在一片蛙声的陪伴中回了家,很是蒸腾。晚上风很轻,野花也泛滥芬芳,母亲的唠叨很温柔,邻居的啰嗦很绵长,一切鸡鸣狗叫,猪拱牛哞在此刻一点儿都不会显得聒噪。
很久很久以后,我还是想在一个晚星与暮色为伴的黄昏里,坐在老家爬满南瓜花的泥墙黛瓦上看闲云野草,我知道那是我对这片乡土的情感延续也是对未来寄居村野的伏笔,我的指尖在泥沙上轻描着几行字迹
“往事并不如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