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的基本作用是“理解他人、表达自我”。
如何高品味的、快速、全面且有深度的展开阅读呢?
一 品位:如何全面有效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当要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时,如何省时省力地通过阅读构建一个知识体系?对于人类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的今天来说,是很现实的需求。可以考虑采用三步阅读法:
(一)进入一个陌生领域,首先要从阅读“正统”文献或者作品开始。
走正统道路的好处在于,便于和专业人士交流。
因为它们提供了一个基准线。后来的阅读,都是在基准线上做修改。
基准线思维,是个很有用的方法论。
哪些是正统的学习材料呢?
中美两国普遍采用的教科书,或者名牌大学开的MOOC课程,包括听得到上的通识课。
(二)接下来的第二步就是读权威的综述文章。
综述文章,基本上会把一个领域最近十年的成就概括了。可以对一些已经过时的正统知识进行实效性修正。
(三)这时候就该进行构建知识体系的第三步了,也就是读一些有趣的专著。
这些著作观点鲜明而且有新意,但并不等于正确。
因此,在读这些书之前,我们需要对正统的知识有所了解,不要把标新立异当作主流意见。
总结一下,要进入某个知识体系,先需要读该体系权威、正统的理论,构建一个基准线;然后,阅读几篇权威的综述文章,以弥补实效性偏差;最后可以读一些观点鲜明的有趣的专著,在全面正统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活跃的色调。
二 速度:如何突破阅读理解的瓶颈?
我们需要阅读的书很多,但时间有限,怎样提高阅读速度呢?
从生理科学的角度看,人阅读的速度有两个瓶颈:
1 我们人脑接受信息的带宽;2 我们人眼识别图像的速度。所以,我们的阅读不可能无限快。
两个瓶颈决定了阅读的生理极限。我们只有努力去接近极限。可以采用一下方法:
1 由于我们阅读的有效视角只有1度,因此快速阅读时,书不要捧得太近。把书捧得离你习惯的距离远些,养成这个习惯,可以提高30%的阅读速度。
2 我们一般在阅读时会一行行扫描文字,但是眼睛扫描的速度和我们理解的速度常常不一致。因此,提高阅读速度的关键,是不断练习眼睛和脑子的同步。学会用语音辅助阅读,不是真的读出来,而是用默读的节奏来控制眼睛扫描的速度(吞音)。音千万不要发出来,那会降低阅读速度,只要脑子稍微想一下读音即可。大约两个月后,可以提高大约30%-50%的英语阅读速度。
3 要有效的摄取阅读内涵、评价阅读效果, 还要有意识地阅读,提高对文章结构和有用信息的敏感度。既要看是否把握了主题思想、作者的态度,也要看是否捕捉到了特定内容的具体信息。在一个阅读内容结束后,合上书(或者屏幕),思考一下文章的结构,以及6个W和一个H的问题。
4 带着强烈的阅读目的,一定要知道读这本书的原因或者原动力是什么,不能像看热闹一样读书,而要点对点,就像去超市拿着购物清单一样,而不是在超市中溜溜哒哒,消磨时光。绝不能在阅读当中慢性自杀。
5 把书读薄,先看目录与序言和后记,甚至先在得到听书或者查找一些书评,大体对书的精华要害,先做了解,再把目录当中重要的篇章先拿下,其他与己无关的很多章节可以跳过去。
三 层次:如何兼顾广度与深度?
读书要想兼顾广度和深度,关键是分层阅读。书可以大致分为三类:
1 浏览的书,快速翻翻就行。
可以跳着读,一开始读得仔细,中间有些章节就跳过去了,或者每一章头尾读得仔细,中间快速浏览一下。为了保证阅读质量,在阅读的过程中,有兴趣的地方做记号,以便将来有时间仔细阅读。这么读一遍,就能了解书的轮廓和感兴趣的内容。
阅读量大可以拓宽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能够保证自己的想法客观中立。
这类型的书最好选择电子书,便于做记号,感兴趣或有用的地方也很方便裁剪(复制)下来。成本上也划得来。
2 细读的书,要逐句读完。
浏览后觉得用处较多,可以买了纸质书细读。边读,边划重点。对重点内容建索引,用于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便将来写作时需要,可以找得到)。
3 典藏的书,值得长期放在书架上,方便反复阅读。
一类是参考书,一类是品读的书。
4 深度读透一本书,就可以用它的内容构建知识体系和认知的框架,用它的内容去伪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