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小镇其实已经去过几次,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春天的爱和草木萌发、菜花袭人;夏天的爱和百花争艳、招蜂引蝶;秋天的爱和菊黄遍野、溪水淙淙,但此时我最喜欢的还是这冬日里的爱和。
大雪过后,遍地消融,然而此地边沿上仍有残雪。我和妻子、女儿、儿子一起欣赏过爱和小镇入口处精美绝伦的彩陶艺术,便走在了这由大大小小的瓷缸倒扣铺成的林间小道上。周围很安静,除了妻儿的欢笑,再无任何他人的声音。此刻我们独享这片山林,甚至整个爱和小镇都是我们的。
进入爱和小镇就像进入了苏州园林,一步一景,无论从哪个地方看去,都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走在路上,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水缸,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既是引路的路标,又像保卫着我们的哨兵。有了它们,在这寂静无人的山林里也丝毫不会感到单调或害怕。顺着山间小道,爬上山坡,只见远处沟壑纵横,山峰林立,小镇之外,亦是景色秀丽。
虽是冬天,这里却并不缺乏色彩。仰首山巅,尽是苍翠的柏树,傲视风霜;俯视沟底却是成片的白杨林,一颗颗树木直刺天空。它们就像拱卫着小镇的禁卫军一样,威风凛凛不可侵犯。道旁的玫瑰花红已皱,但大片的绿色的油菜花叶子仍展示着顽强的生机。油菜地的下方则是一层层裸露着红褐色土壤的田地,中间夹着一条丈余宽的枯黄了的甘草带,就像给田地围上了松软的灰色围巾。这极具图案美的景色,怎能不令那些画家、摄影家们入迷呢?我似乎看到了小镇入口处展示的那些“当日画派”的艺术家们正在此挥毫泼墨。
除了大片的绿色、褐色和白色,红色就显得可贵了。走着走着脚旁的灌木丛中,偶然也会有一处鲜艳的花儿露出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种不知名的野果,却红得透亮、诱人。但它们要和挂了一树红灯笼似的柿树比起来可就逊色多了。这儿的柿子红了,是没有人去摘的,只等它红透了,变软了,自己掉下来,落了一地的“满堂红”。这时便感觉到小镇里生活的气息了。
瞧!那边儿还有几棵布满皱纹的老核桃树,伸展着粗笨的枝桠,掩映着一排从历史沧桑中走来的旧窑洞,鲜红的对联居然也把它们装扮的花枝招展。窑洞前面是一片空地,一张桌子,两条长凳,妻子平静的坐在那里,配上粉红色的棉围巾,颇有点蒙娜丽莎的感觉呢。儿子不知什么时候却爬上了高大的核桃树,正倚在粗大的树杈上做鬼脸。真想在这里住上一阵子啊!
片刻休憩之后,我们沿着水泥小道转了个圈,绕到小镇所在的山脊上了。正徜徉间,突然一条木质栈道斜刺里映入眼帘,很自然的走了进去,到中间一抬头,嗬!这里视野开阔,对面的山峦,沟底的溪水,脚下的梯田,尽收眼底,不由得脱口而出:“好一个观景台啊!”谁知话音刚落,女儿却拿出一张门票指着上面的游览示意图对我说:“对啊,这就是观景台!”嘿,还真让我给说对了。
当太阳光线渐渐的向西倾斜的时候,我们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很有点恋恋不舍的味道,但终究不虚此行。忽然觉得应该感谢艺术家郭爱和先生,如果说我的家乡是一块璞玉,那郭爱和先生便是那雕玉的大师了。正是他把这儿雕琢成了一个如仙如幻的地方,即便是在这严寒的冬季,它也在展现着自己那掩藏不住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