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一开场,我们就读到了女娲补天的神话。
不能补天的原因分析
“女娲炼石补天时,所炼之石剩一块未用。”这块石头就是后来下凡的贾宝玉。当它还是一块顽石之时,见其他石头都能补天,只有自己无才不堪入选,便自怨自艾起来。
从这些信息中,我们可以展开一些联想:为什么女娲补天的时候没有选这块石头?落选的原因无外乎两种:一是这块石头和其他石头比起来确实不性,可能是有所缺陷;二是女娲顺手拿的石头,被落选只是巧合。
如果是第一种原因,我们可以继续分析:假如说这块石头有缺陷,那是哪一方面的缺陷呢?是它其貌不扬?还是因为它的质地不够坚硬,难以担当补天重任?
如果是第二种原因,我们只能说这块石头的运气不好。运气这东西和“命运”有关。
补天的象征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为什么这块石头对于自己无法补天而心有惭愧呢?因为补天是他的志向。他难过的原因是无法实现他的理想吧!正所谓“补天济世之材”,他的理想是拯救苍生。这一志向其实是儒家的理想。儒家的人生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补天”不就是为了这个“天下”吗?
不能补天,那我能做什么?
正当此石哀叹之际,一僧一道出场了。他们坐在石头上休息聊天,于是石头“被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内容。当听到红尘中的荣华富贵时,这块石头就动了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
好吧!既然我不能担任补天的重任,我就去凡间享乐吧!其实,这是一条自我解脱的道路。因为如果我一直陷于不能补天的僵局中,我就会永远不快乐。所以,必须去找一条另外的道路来寻求此生的快乐。这条道路也许就是道家、佛教能够帮助我们、指引我们。当儒家的理想无法实现时,我要怎么过好我这一生呢?难道我就永远因为不成功而郁郁寡欢吗?我为了自我的安乐,通过释道寻找出路。
通灵宝玉
那两位(一僧一道)仙师本来不愿意帮助他下凡,因为虽然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但是乐极生悲,这种荣华富贵到头来就是一场空,就好像做了一场梦一样。这就是《红楼梦》的主旨吧?来看看这两位仙师的名字吧!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何其渺茫也。就连后来的那位“空空道人”也是此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空空如也。
贾宝玉就是那块石头,他是外人口中“衔玉而生”的公子。“玉石”和普通的石头到底有什么分别?在人类的眼中,玉石是贵重的,是价值连城的,当然比普通的石头要好。可是,在动物眼中,恐怕并无分别吧?也许在动物眼中,能吃的食物都要比玉石好呢!
来到凡间后,石头的想法改变了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来到凡间后的石头与弃在青埂峰下的那块石头。贾宝玉不太喜欢读儒家的四书五经,不想考功名,最害怕他老爸贾政问他学业上的事情。那么,他爱读哪些书呢?
儒家的书他也读的,但却不是考试的那些书。
第21回,宝玉读《庄子》,读到《外篇·胠箧》,他也手痒了,竟然动手改起来:“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减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邃其穴,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
宝玉更喜欢读的是儒家反对的禁书,比如第23回提到的《会真记》。
从他读的书、做的事来看,宝玉是不吃儒家那一套的。会不会是因为他曾经“无材补天”?所以下凡之后就选择做一个真性情的人。
假如曹雪芹就是宝玉
有一些评论者的观点认为,曹雪芹在写他自己的生活。那换句话说,可以把《红楼梦》的男主人公当成作者。既然贾宝玉是男主人公,那曹雪芹就和宝玉划上了等号。
当然,直接划等号似乎也有点不符合事实,我觉得,也许用“约等于”更为妥当。宝玉的身上确实有曹雪芹的影子。曹雪芹确实也经历了一些类似的事情,宝玉的想法也有可能正是作者本人的想法。
于是乎,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作者在书中用补天神话是有意为之。到底是什么深意呢?我读出来的对不对呢?
【学院征文】一起重读人文社科经典吧
https://www.jianshu.com/p/4971991827d4?utm_campaign=hugo&utm_medium=reader_share&utm_content=note&utm_source=weixin-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