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学习课题”的构成,是指当学生面临给定的问题时,能够理解它、接纳它、拥有“问题解决”的意愿,并着手解决课题时的内心状态。只有当学生把它作为自身的课题并且意识到解决这些课题的意义、积极地去解决时,才是理想的。
【感悟1】 学生如果对一个课题没有理解、接纳、拥有解决的意愿(动机),也没有着手解决课题的内心状态时,这个“学习课题”对学生就是无意义的。对教师而言,在为学生设置“学习课题”时,应把准学生的先前经验、兴趣所在,强化学生的意愿,促进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内心。最好是能激发学生自主地设定课题、寻找策略并妥善解决。 课题解决的几种类型:
1、再生性课题解决与生产性课题解决。前者是诉诸以往的记忆,据以梳理关系、找到解决的手段。后者依赖过去的经验和知识,经过重新组合,发现崭新的方法。
2、试误性课题解决与顿悟性课题解决。
3、直觉性思维课题解决与反省性思维课题解决。
☞ 学生学习动机作用四个要素:第一是“注意”,是好奇心与注意的持续与维持;第二是“适合”,教学活动要切合学生的需要;第三是“确信”,通过学生一次次自主的问题解决,确信成功,而且拥有更进一步的期待;第四是“满足”,对学习成果及时强化——赞赏。
【感悟3】 伴随对学习课题的解决,学习者不仅有认知性的变化,而且有情感性要求的变化,这种情感性要求的变化对学习者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应投放适切学生心理动机和能力水平的课题,示范以解决的基本思路方法,帮助学生自主地解决,学生因此获得成功的愉悦,这种愉悦,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更多新课题解决的动机,强化其课题解决能力。对学生课题解决动机的研究尚不够充分,是一个可以投入并有所作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