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产品首先要有用户价值
何为用户价值呢,就是对于用户来说,你的产品或服务能解决某方面的问题,或者他们某方面的需求能被满足,这个需求包括生理需求,也包括精神需求,
1,比如外卖平台,搜到美食,即刻就能满足;听歌软件,搜到并且能下载,这就有了用户价值;
2,“得到”APP、“Keep”APP就是抓住了人们对知识的焦虑和对身材管理的焦虑才有了用户价值,而往往抓住了人们焦虑或恐惧,就是抓住了人们的痛点,这个就是产品机会 如果一个产品没有用户价值,那么就更无从谈起用户粘性和用户体验了
3,“拼多多”就是抓住了一部分用户低价购物的需求以及卖家开淘宝网店和天猫网店困难的这个点迅速捕获了一大批用户
4,网红直播平台就是满足了用户想象中尚未实现的美好的的自己而捕获的粉丝
二、好产品要能体察用户情绪(愉悦、恐惧、潜意识、)
我们和朋友、家人、同事的相处中,要具备同理心,也就是能做到“感同”,记住自己不悦、不爽、焦虑、恐惧、愤怒时的深切感受,当身边人有这些情绪时,能多一些耐心、宽容和理解,而不是用很多“应该”去批评去指责,这样才能建立深度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基于角色化的交流和相处,朋友才会对我们产生信赖感,做产品也是一样,把用户当成自己的朋友,站在他们的角度去体察他们隐藏的情绪,比如:
1,微信朋友圈分组可见和仅半年可见的功能就是体察了用户的微小情绪,让用户将想分享的内容只开放给想让他看到的人,保护了用户的隐私,满足了用户的隐藏需求。
2,有一次和同事去吃小龙虾,店员全程的服务都很周到,包括用漏斗让客人知道大概的上菜时间、送手机专用的保护套等等,快要结账的时候服务员微微笑着问我们本次用餐是否愉快,对他们的服务是否满意,还填了餐品调查问卷,但仔细一想发现问卷和口头回答店员的这两种答案是其实是有出入的,因为基于礼貌,对一直周到服务的店员不会指出一些具体需要吐槽的地方,但当自己不考虑任何东西真正去“做”的时候,才是真正对他们的调研起到作用的时候,所以,填写问卷之前店员的询问其实并没有顺应客户的潜意识,也并没有实际的价值
三、好的设计要能包含使用场景
1,喜马拉雅APP首页里有根据当前时间自动显示“早上醒来”“午休时间”“晚安时刻”等板块的功能,就是很好地利用了碎片化场景
2,得到APP里的“每天听本书”这个功能也是包含了用户能在碎片化时间内想了解一本书的场景 美甲师、厨师上门等就是利用了用户不用出门在家轻松享受服务的这个场景
即:好的产品或设计得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或者产品里最好能让用户有感同身受的故事,比如,健身软件里放上瘦身塑形成功的用户案例,能让刚开始使用产品的用户有目标感,就更容易增加用户粘性
四、产品经理需要学习的
1,对于趋势的判断
单单一个产品或许并不是最重要的,产品做的功能、体验都很好,也能满足了用户当前的需求,但是若它处在一个衰退下滑的趋势里,那么,继续用在产品上的精力财力可能都不是罪重要的了,比如报社,对于移动互联网之前的时代,用户看报纸是很广泛的需求,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它就已经不可避免的成为了衰退的经济体,与报社类似的,还有线下书店等等
2,怎么做事的能力
(1)理解力
要能判断出产品能给用户和公司带来什么,解决的是具体什么样的事情或痛点,以及面对的是一群什么样的用户群体,即用户画像,讲述的是什么样的用户故事,要能绘制出用户体验地图,以及用户整体使用流程,即get到产品的改变点以及改进的目的
(2)执行力
产品原型图的制作、项目管理、使用数据的分析,产品运营等等,即具体做产品这件事的时候,要能知道具体的一些知识和方法论,包括和团队随时的沟通,遇到卡壳的点需要快速选择最优方案,对整体进度的把控和对资源的协调等等
3,把事做精致
产品是被动的艺术,它就在那里一动不动,用户接近它靠的就是不启动任何防御的下意识,而不是过多思考和权衡,能否把产品做精致就取决于能否洞察用户的微小情绪。
比如真正称职的厨师,一定要不忘练习基本功,虽然看似简单无奇,但对于食客来说,这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就是对餐品对食物对职业最好的尊重,这种精神是能融入到食物里,是能传递给食客的
人的相处也是如此吧,能让别人微小的情绪在你这里得到安放,这样才会让朋友在想起你的时候感到温暖和安全,能否接触到喜欢的想做的产品、能否和它在并肩前行的路上懂得更多产品能力、能否在微观体感上让用户主动靠近,就好比能否遇到志同道合的、同行途中正好能共同进步的伙伴一样,是运气,是缘分,更是不懈的努力。
4.不断思考和总结
对新生事物保持好奇心,思考是什么催生了它的出现和发展,是什么抢占了人们的眼球和精力,比如摩拜、直播 平台、短视频等;对某一个功能思考其设计的原因和目的,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想吐槽的事物思考怎样能进行优化, 对导致事情结果不好的原因多进行分析,追究影响结果的具体要点。
比如错过了要乘的航班,导致了工作失误,应该 去思考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是手机时间表太慢了、领带找不到了、吃饭上菜时间太长了、出租车司机接单太晚了、 还是换登机牌排队时间太久了呢等等。对于具体的原因,再将自己代入到具体角色里去想怎么能进行改进,比如若原因 是出租车司机接单太晚了,那么站在打车软件设计者的角度,是不是要考虑司机接单的分配问题,给超时未接单的乘客 出另外方案的问题。
相信不断的思考和总结才能逐渐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