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籽奶奶七十岁那年,相伴五十三年的老伴先她一步去世了,一下子世界都落寞了。五十三年的磕磕绊绊,吵吵闹闹,生活中突然没有了对抗,奶奶的精神也一下子垮了。
“每天我都觉得无所事事,看不到未来的方向,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心里便是酸甜苦辣,五味杂陈,很多时候都是负疚。”
虽然奶奶已过古稀之年,是经历了风雨坎坷和生死别离的人,但这次不一样,再也没有人和她看天看云,回忆过去。孩子们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他们说的奶奶不懂,奶奶聊起过去,孩子们也不愿意听了,中间总是隔着一个世界。
那段日子奶奶脾气变得很坏,常常没由来地急躁,像小孩子一样毫无理由地发脾气。心脏也变得不好,成为医院的常客,两次病危。
“现在想起来,我只是差那一句:‘我非常伤心’没有说出口。成年人的情绪不易表露,好像一个屋顶漏了水,这水不会倾盆而下,只从各个缝隙中滴落下来,我望着屋顶,不知道从何处开始修补,只能在心里闷声地哭。”
在女儿和孙女的鼓励下,奶奶开始拿起画笔,从零开始学习画画,从一开始画笔都拿不稳,到后来每天都会沉浸在画画中。两年时间,奶奶完成了600幅画,还举办了个展,奶奶在画画中,又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这就是《今天也要重新出发》里的故事。
前几天我在微博上看到一个视频,视频里的老奶奶已经确诊了老年痴呆,换了好几任保姆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挺好的阿姨,结果没过几天,奶奶忘记了自己早上已经吃过药了,拿着空药盒说阿姨想害她,不然药盒里的药怎么会没了。
儿子孙子怎么劝她都听不进去,她一直重复着:“我记得没错,上次张医生说了每天吃两片我每天吃一个格子的,那为什么这个格子里的药少了?”。家人一说起如果非要阿姨走那就只能把奶奶送去养老院了,奶奶就开始流眼泪,“错的又不是我,为什么要把我赶出去?”
这个社会对老年人真的并没有那么友好,他们很容易就被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所抛弃。那些一辈子为家人付出,为社会奉献的人,老了就要接受自己“不中用了”、“只能给别人添麻烦”、“成为儿女的负担”的心理折磨。再加上人口老龄化的严重,子女们可能真的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陪伴,社会各类养老保障又不够健全,养老院就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彻底“被抛弃了”······
我们真的需要更多地去关注老年人这个群体,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心理问题。
而这本书我在读起来真的由衷地为阿籽奶奶感到高兴。她的文字是那么质朴动人,她在新疆的回忆也让我倍感亲切。她的画带着年代感,只是些生活小物、瓜果干货,却素净淡雅,虽然不是山水般壮阔,也不全然散发蓬勃之意,却有种坚韧的顽强感,是百折不挠的样子。
奶奶说,生命就像是一条河,如果说孙女阿籽的生命像是一条奔流的河,如从高山越下的瀑布,充满了希望和期待。那么她现在的生命就像一条平静的河,缓缓流淌,没有什么波澜。但缓缓流淌的河水,也会沉淀很多,不是死水一潭。
“我们可以慢下来,但不能停下来。如果我们停下来,只回忆过去,而忘记现在的感受,我们就是死水一潭。”
奶奶的故事一定要被更多的人知道,74岁的奶奶都可以重新出发,我们身处于生命最富有激情和朝气的年纪里,又有什么“不可能”或是“做不了”的呢?我们已经老去的爷爷奶奶们,也有权利、有能力重新出发。追求生命的意义,永远也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