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期,我在那纳闷自己看一本课外读物一年都看不完,我的阅读能力太差了,别的同学一个星期就可以看完一本小说。高考后发现我也可以用一个星期看完《活着》,一个月看完两本书。其中很关键的是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真正融入书的世界与作者交流。
我用两个星期看完了中国最美的语文,其实是时间上的限制,不然,一个星期也是绰绰有余。
这书是一个毛笔师姐推荐的。书的作者叫夏昆,之前在中国诗词大会也有出现过。看到这书名我就万分好奇,“中国最美的语文”到底是怎样的?阅读兴趣一下子就涌上心头。
看了几页,我就越发感兴趣,里面主要讲的是夏老师的教学案例,他的语文教学方法与我们平时的语文课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一般的语文课——语文老师带着教参,牢记学校领导的教学目标(迈进高分层),顶着应试教育的帽子,照本宣科、做题、考试、分数。 夏老师的语文课——从不带课本,也不看教参,更不会只注重学生的分数。夏老师的教育观:语文在书本中、更在生活中、在现实中、也在历史中;夏老师的教学目的:把男孩教成男人,女孩教成女人,意思是男人应该是博学、宽容、幽默、有品位、有责任;女人应该是温柔、美丽、善良、知性的,这是夏老师的开学第一课。标题足以突出其成熟性,把一群青涩难懂的少男少女变成一群成熟稳重的“社会人”,这不仅是语文课的教学目标了,应该成为教育制度的教学目标,因为人终究是要成为社会人,而学校教育无疑起了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阅读这本书的同时,我也在上着夏老师的每一节课,好像身临其境,感觉自己也是夏老师课堂里的一位学生,受益匪浅。在课前分享,我可以享受他学生的诗歌,绘画,音乐等的鉴赏,领略那人间美好的艺术,在晚自习我还可以享受夏老师的课外鉴赏课,涉及音乐,电影,诗歌,吉他,青春,梦想与学习,简直是一节又一节的艺术课,感受诗之美,聆听悦耳的歌曲,享受诗与画融为一体的鉴赏课……通过这些分享,让学生不拘泥于课本知识,不埋头于白纸黑字,充分发掘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锻炼他们上台的勇气,表达的逻辑性,调动他们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无疑是成功的一节课。到了晚上还可以看到夏老师与他家人、子女的互动以及教育方式等等,特别是睡前给天天(夏老师的儿子)讲诗词故事的部分,无比赞叹下夏老师教育的方式——完全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掘潜在的兴趣爱好……
《中国最美的语文》这部书名有书友说夸大了其作用,也有书友认为,这是更多的从审美角度去归纳书中的内容,我也认同后者。我认为只有了解学生,了解教育才能真正理解“教师”这一神圣的具有价值意义的人生职业,她是双赢的一场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