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读|茨威格是小一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余华)
感恩我20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陀思妥耶夫斯基。我夜以继日地读完了《罪与罚》。这是什么样的阅读感受?打个比方,正常的心跳应该是每分钟60次,陀思妥耶夫斯基让我的心跳变成每分钟120次。这每分钟120次的心跳不是一会儿就过去了,而是持续了两天。谢天谢地,我有一颗大心脏,我活过来了。
我当时太年轻,承受不了陀思妥耶夫斯基高强度的叙述轰炸,此后几年里我不敢再读他的作品。可是那种持续不断的阅读高潮又时刻诱惑着我,让我既盼望陀式叙述高潮又恐惧陀式叙述高潮。那段时间我阅读其他作家的作品时都觉得味道清淡。
这时候茨威格走过来了,对我说:“嗨,小子,尝尝我的速效救心丸。”
我一口气读了他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象棋的故事》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的叙述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套路,上来就给我叙述的高潮,而且持续到最后。他向我扔了一堆手榴弹,让我每分钟的心跳在80次到90次之间,茨威格让我感受到久违的阅读激动,同时又没有生命危险。那段时间我阅读了被翻译成中文的茨威格的所有作品,他的速效救心丸很适合我当时的身心和口味。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茨威格是截然不同的两位作家,但是他们的叙述都是强力叙述。为什么我说茨威格是小一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看看他们的作品篇幅就知道了,那是大衣和衬衣的区别。更重要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描写的是社会中的人,茨威格描写的是人群中的人。我当时之所以害怕陀思妥耶夫斯基,而对茨威格倍感亲切,可能是茨威格少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叙述中那些社会里黑压压、让人透不过气来的情景。茨威格十分纯粹地描写了人的境遇和人生的不可知,让我时时感同身受。当我体验了阅读茨威格的过程之后(另一方面我在社会上也摸爬滚打了几年),再去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时,我的心跳不再是每分钟120次了,差不多可以控制在80次到90次之间。
我20岁出头的时候,茨威格是一个很高的台阶,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更高的台阶。我当时年轻无知,直接爬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台阶上了,结果发现自己有恐高症。我灰溜溜地爬了下来,刚好踩上茨威格的台阶。我在习惯了茨威格之后,再爬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台阶上时,发现自己的恐高症已经痊愈了。
@@@@@@******
余华是我喜欢的作家,对生活感悟透彻,语言精辟深邃,而讲述的故事却是最本质的生活,描写最好的小说是《活着》。他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就说中了要点,不管富人、穷人也好,他们活着都是为了本身而活着。
感恩女儿在我的建议下接受了回家时间的建议,并以闲散的好心情独自到春熙路享受美味咖啡,我知道她中意的更是咖啡馆内她偶像的格调。感恩侄女特意作了调休陪女儿修剪头发,吃特色火锅,两位一米七高个子的女孩子穿着姐妹装在小区散步想想都令人高兴。感恩利用下午的时间完成了下周要交流研讨文稿,可以轻松过周末了。感恩先生收集大量信息,为下步选择做足了功课。感恩处处为子孙着想的母亲主动跟随弟弟一家来到这边帮助照料家务,并已承诺要给爱吃她做饭的女儿做可口美味。母亲在哪里,哪儿就是家,心里顿时生出阵阵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