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李宗盛的歌,是他的那首《给自己的歌》,他的嗓音一出,就已经被打动。
后来听人说,二十岁不要听李宗盛呀,还没到那个年纪。当时我一愣,不太明白这是为什么,经一番解释,似乎能理解说这话人的用意。
一首歌里面包含了很多东西,承载了许多情感,而这千千万万的情感,没有经历过的话,很难真正懂它的意义。
爱情
我身边有很多在感情上经历曲折的朋友,我见过在一起五六年分开的人,再次相见时他们比与陌生人的相处还尴尬,哪怕坐在同一张饭桌上,彼此间却连一个礼貌的问候都没有。
也有人因为太过喜欢,哪怕明知继续陪伴只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伤害与折磨,却仍旧义无反顾地往前,下不了离开对方的决心,内心深处仍抱着细微的期待,尽管十分清楚这种期待并不会在某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得以成真。
但是舍不得。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份喜欢,就像融入了血液骨髓之中,无法根除。
有人在深夜里为重拾往日的旧爱把酒言欢,也自然有人在深夜里为丢失喜爱之人借酒消愁。
我们都知道,喝醉之后换来的,往往是放纵地痛哭一场。
清醒的时候不敢这么做,很多事情只有在酒精的麻痹下才彰显得底气十足。
如同谢春花在《借我》里唱,“借我纵容的悲怆与哭喊”
很多时候我们缺乏的,只是放逐自己的勇气。
求而不能,爱而不得,多少人在感情世界里,渐渐迷失自己,常常做着与心爱之人双宿双飞的美梦,而梦一旦醒过来,剩下的只有无尽的失落。
想得却不可得,你耐人生何。
歌
前段日子偶然听说《钟无艳》这首歌是唱备胎的,才知道原来有“男不听《七友》,女不听《钟无艳》”这样的说法。
这两首歌一直在我的歌单里收录着,得知这个说法后重新听了一遍,心境又略有不同。
《钟无艳》里印象最深的歌词,是那句“我甘于当副车,也是快乐着唏嘘”。实在使人惊诧,却毫不怀疑其中所隐藏的情分,感情中的绝望占据了多大的分量,才甘心于当备胎呢。
是的,我提到的,是绝望两个字。一个人只有在一段感情中深知没有希望,备胎都只不过是自己给自己找的狠不下心离开的借口。
电影《钟无艳》里,钟无艳对齐宣王说“你始终都是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这句台词火了大江南北,在备胎的世界里,这好像是不争的事实。但在《钟无艳》里,她连备胎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对齐宣王而言尚有可用之处的资源。
齐宣王爱她的美貌,见色起意罢了,这又让我想起《避脸》里的一句歌词“原谅我长相平凡至极,没能让你一眼着迷。”但在《钟无艳》里,钟无艳是个众人都为之倾倒的美人,可中了爱情咒的她,与这歌词何其相似。
《钟无艳》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钟无艳在离开皇宫后夏迎春追上去,她对夏迎春说的那番关于“爱”的解释。
“爱恋不过是一场高烧”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在爱情里,本就没有谁对谁错,只是谁先喜欢了,难以割舍的就是谁,哪有什么输赢对错,真心喜欢的人,连星辰都想摘下给对方,还唯恐对方瞧不上。
我很喜欢《放妻协议》那段关于离婚的话:
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之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怨家,故来相对……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
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妇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这不是豁达与不在乎,“情爱里无智者”,在双方都无法继续的情况下,一别两宽,是对彼此最大的宽容,在以后的日子里,生活还会继续,沉溺在情爱之中,最终容易迷失自我。
想起很久以前,第一次听陈粒的《性空山》,她空灵的嗓音唱到“祝你娇妻佳婿配良缘”时,莫名流了泪,一个人,要有多大的胸怀,释怀多久,才能对喜爱的人说这样于自己而言极其残忍的话。
而各生欢喜,到底是一种释然,还是一种悲哀。
总之在爱情里,多的是发高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