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幕里的锚点

车刚驶出梧桐山的盘山公路,豆大的雨点就砸在了挡风玻璃上。林悦看着雨刷器左右摆动,把山影搅成一片模糊的绿,忽然想起出门时没带伞 —— 清晨天还晴着,她对着镜子系丝巾时,阳光正透过竹窗在地板上画着格子。

合作方订的茶室在市中心的顶楼,落地窗外是被雨水洗得发亮的摩天楼。李总递过来的项目书有两指厚,字里行间都是 "三个月上线"" 千万级流量 " 的字眼,咖啡在骨瓷杯里泛着细密的泡沫,像她此刻紧绷的神经。

"小林这边的团队,我是绝对信得过的。" 李总的钢笔在合同上顿了顿,"就是这两个新项目,一个要接企业培训,一个要做线上社群,跨度确实大了点。"

林悦笑着点头,指尖却在桌下悄悄蜷起。企业培训要应对的甲方爸爸,线上社群要处理的琐碎运营,都是她从前刻意避开的领域。茶水间补妆时,她看着镜子里的自己 —— 西装裙挺括,口红颜色也选了最显气场的正红,可眼底的疲惫藏不住,像被雨水泡软的纸。

回程的地铁里,她被挤在人群中间,伞骨硌着肋骨生疼。手机在包里震动,是团队成员问新项目分工,她回了句 "晚点开会说",就把屏幕按暗了。车厢壁上的广告闪着刺眼的光,推销着 "成功人士的标配",林悦忽然觉得喘不过气,好像自己正被一股洪流推着往前,脚底下却空落落的没有根。

雨越下越大,出租车在巷口熄了火。林悦踩着积水往院子走,半条裤腿都湿透了,冰凉的布料贴在皮肤上,像裹着层湿泥。掏钥匙时,指尖触到手机壳背面的凸起 —— 是张塞进壳里的照片,边角已经磨得发毛。

她靠在门廊的柱子上,摸出手机翻照片。只有两张,都是去年夏天偷拍的。一张是清和蹲在菜畦里拔草,草帽歪在脑后,露出被晒得发红的脖颈;另一张是他坐在竹椅上翻《道德经》,阳光穿过叶隙落在书页上,他的睫毛在鼻梁上投下浅浅的阴影。

没有什么特别的画面,却看得她眼眶发潮。林悦想起他拔草时说 "杂草除不尽的,得让菜长得比它们壮",想起他翻书时会用铅笔在空白处写些零碎的话,比如 "躁胜寒,静胜热"。那些当时听着像随口闲聊的话,此刻却像带着温度的手,轻轻按在她突突直跳的太阳穴上。

手机又响了,是母亲发来的视频邀请。林悦深吸一口气,调整出轻松的语气接起来,镜头里母亲正炖着鸡汤,絮絮叨叨问她吃没吃饭,有没有按时休息。挂了电话,雨丝里混着晚饭的香气从邻家飘来,是酱油焖鸡的味道,清和也做过这道菜,说 "鸡肉要冷水下锅,才够嫩"。

她坐在台阶上,任由雨水打湿发梢。项目书里的数字还在脑子里盘旋,李总的期待、团队的信任、未知的挑战,像无数根线缠在心上。可看着照片里清和低头拔草的样子,那些紧绷的神经忽然松了些 —— 他从不急着把杂草除干净,只是慢慢侍弄菜苗,该浇水时浇水,该施肥时施肥,倒也年年都有好收成。

"其实也不用那么急的。" 林悦对着照片轻声说,像在跟他对话,又像在劝自己。指尖划过屏幕上他的侧脸,粗糙的像素里,能看见他耳后那颗小小的痣。

雨还在下,可落在身上好像没那么冷了。林悦站起身推开门,把湿外套挂在衣架上时,忽然决定今晚不开会了。她从柜子里翻出清和送的粗陶碗,给自己泡了碗热姜汤,姜的辛辣混着红糖的甜,顺着喉咙滑下去,在胃里暖成一团。

手机屏幕暗着,她没有给任何人发消息。有些压力,说给旁人听是添堵;有些不安,对着懂的人,哪怕只是张照片,也能慢慢消解。林悦捧着陶碗坐在窗边,看雨水顺着窗棂蜿蜒而下,忽然明白自己想念的不是清和这个人,而是他身上那股笃定的劲儿 —— 像山,像树,知道自己要往哪里长,也允许风雨慢慢来。

碗底的姜渣沉在碗底,像片小小的陆地。林悦摸出手机,给团队发了条消息:"明天上午九点开会,先喝好睡好。" 然后把那两张照片设成了屏保,清和的草帽在雨夜里,透着点安静的光。

编辑

分享

如何通过文字描述突出林悦在高压环境下的孤独感?

在故事中增加一些细节描写,展现林悦与清和之间的情感。

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说明如何用照片缓解压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